但我們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媽媽們和自己的丈夫吵架以後,情緒糟到了極點,在照看孩子的時候,這種不好的情緒也會從臉上表露出來。如果這種情形經常出現的話,孩子很自然就學會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從父母的立場上看,這種在孩子麵前按捺住自己情緒的做法有時候很勉為其難。父母們要忍受的東西實在是沒完沒了,回到家裏本來應該輕鬆點了,可是孩子的脾氣又上來了,父母還要一一忍受,但不管自己的情緒如何不好,父母都要用一張笑臉麵對孩子……讓父母們經常這樣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一邊,用理性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確實是非常難,可是在教育中,家長就是要承擔這份責任,就是要為孩子做出榜樣,責任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承受。
我們要明白,孩子發育還很不充分,心理上還不成熟,不具備忍耐力。如果這時候強迫孩子學習如何進行忍耐的話,他們就不可能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感情的方法,從而產生心理上的不安。
所以父母的責任就是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教育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的方式。
當然,我們都是普通人,誰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憂鬱和煩躁,情緒狀態亮起紅燈。在這種時候,不論你如何試圖和顏悅色地對待孩子,你的這種壞情緒還是會在臉上表現出來。如何控製我們的情緒呢?
我們要有一個對待孩子的原則: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絕對不責罵孩子。在這個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
休閑療法:
1.選用音樂療法。聽一段舒緩、輕鬆的音樂,人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在慢慢平靜下來。
2.當聽音樂不管用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幹脆回避跟孩子見麵。可以在單位整理一下工作,找個書吧看看書,喝點咖啡什麼的,到心裏平靜下來的時候再回去。盡管知道孩子在等自己回家,但是帶著這種不好的精神狀態回去,還不如休整好了晚點回j去的效果好。
3.人都是有感情的,通過一些事情和行動能真正達到調整效果的人並不是很多。與其試圖在每時每刻都想做到完美無瑕,還不如做錯了以後能夠馬上察覺並立即改正再開始做起。雖說想要在一兩天裏取得大的進步不太可能,但是,你能知道你在對待孩子時做的不對,總比你在做錯了以後還無知無覺要好得多。
特別注意:
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情緒,由於孩子個性的單純,他們的情緒很容易流露出來。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表達情緒的方式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父母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讓孩子恰當地發泄強烈的情緒。如當孩子不高興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心中不愉快的事情,還可以建議孩子通過活動來發泄憤怒或不愉快的情緒,如進行戶外活動或建議孩子大叫幾聲來宣泄自己的情緒。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孩子以破壞或者傷害自己和別人的方式加以宣泄,這會造成孩子巨大的攻擊性。孩子一旦有攻擊性行為,比如扔東西甚至攻擊小朋友或家長,這時就應即時堅決地製止。
最好是把孩子帶到一個空曠而安靜的地方,暫時不要理睬孩子,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後再解決問題。
三、推行家庭民主製在我們的家庭中,一個家庭往往是父親說了算,或者母親說了算,但是總不會是我們的孩子,這就是我們傳統的家長製。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君主製在小範圍——家庭中的縮影。在君主製的要求下,其人才都具有典型的臣子性格,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禮教束縛下形成的沒有個性的缺憾型人才。而我們的家長製也是這樣的,“君為臣綱”的縮影是“父為子綱”,要求孩子必須尊重父親的決定,必須學會服從,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無疑也是缺憾型的。
所以在現代社會的今天,我們同樣追求教育的現代化,追求培養新型人才,這首先是要打破舊的教育理念,突破家長製的桎梏,實現家庭教育的民主化。
但是還有很多家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大多數的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喜歡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如何做,但是卻不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隻是把我們成年人的一些想當然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的強製性教育無法和孩子做好溝通,隻是一味地要求結果,而結果卻恰恰相反,事情的發展又不在我們的預想之內,偏偏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去了,讓做的沒有做,不讓做的都做了。這是我們的強製性教育的失敗,也是我們傳統教育的缺憾。
母親們都是喜歡逛街的,有了孩子之後也不改初衷,往往要帶著孩子逛。我們的母親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們走不了多遠就會要求抱著,這讓人很惱火。有一位年輕的母親也遭遇了這樣的事,她在帶著孩子逛商場時,孩子不肯自己走路,要媽媽抱著。母親非常惱怒,當她氣憤地蹲下去想打孩子時,心裏一震:
當她和孩子一般高時,她看到了孩子的視野,在孩子眼裏,盡是擁擠怪異扭動的大人的腿和臀部。
還有一位父親,他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要求孩子練習書法。5歲孩子的小手,連毛筆都握不住,練字又談何容易。但是父親是看不見這些的,他認為孩子應該練字了,就買來毛筆、墨汁、宣紙,讓孩子寫,這樣明顯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的做法是不會有結果的,相反還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所以這練字至今沒有成效。
這就給家長們出了大難題,一方麵家長當然想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展,一方麵又覺得孩子畢竟是孩子,需要時時加以規範,這寬嚴之間如何把握、如何決斷的確讓家長們難以取舍。
其實,家庭教育中“民主”和“專製”並不相悖。“民主”
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膽量,讓孩子能夠自由地思想,盡情地創造;“專製”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孩子的錯誤和缺點,為孩子把握大方向。孩子總是會犯錯誤的,如果這種錯誤是出於孩子的天性,家長不要過多加以指責,要給予寬容。而如果這種錯誤違背了社會準則,發展下去會對孩子性格的發展造成隱患,家長就需要給予教育,為孩子指正,這就要嚴厲。過於民主或過於專製都不好,教育要做到寬嚴結合,寬嚴有度。
僅僅把握了這個教育的大原則是不夠的,我們的家長還要注意采取適當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做到和風細雨,而不是狂風暴雨,要做到潛移默化,而不是令行禁止。我們教育孩子就像培育樹苗一樣,你得給他們自由生長的空間,否則他們無法伸展自己的身軀,這是不會成材的,同時你也要修剪樹枝,如任其枝蔓,這也是不能成才的。但是你在修剪樹枝、矯正樹形的時候,又要嚴格把握一個度,如果你的矯正突破了一定的限度,那麼小樹苗恐怕就會折斷了。
有這樣一個事例。網絡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生活中,在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不健康的東西,特別是一些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容,所以我們的家長防止孩子上網甚於防虎。相信很多家長正在為這樣的事情發愁。打罵孩子是沒有用的,隻會讓他更加依賴網絡,講道理又是講不通的,總之好話壞話說盡了,就是沒有效果。有位父親也怕自已的孩子上網吧,如何防止孩子走上這條路呢?他苦思冥想,終於決定和孩子一起去玩。出來後,父親問孩子:“怎麼樣,網吧裏好玩嗎?”孩子說網吧裏太吵,還嗆得慌,抽煙的人太多了。這就是教育的技巧,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壞的東西壞在了哪裏,而不是單純地要求和明令禁止,那隻會加重孩子的好奇,而促使他更加積極地去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