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和諧家庭給我們的教育啟示了什麼(1 / 3)

家是孩子最親密的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和諧的家庭關係,通情達理的父母,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引導力量,在和諧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積極樂觀,對世界充滿了愛,相反,一個在沒有愛的環境裏長大的孩子,冷漠、孤僻、自私,對世界充滿了恨——家是孩子成長的決定力量。

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而寬鬆的成長環境呢?這涉及父母的關係、親子的關係,以及家長給孩子的影響等家庭各組成部分的共同的作用。

一、為孩子做好榜樣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成鳳,然而也幾乎每一個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身上總有讓人失望的缺點。我們作為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某些缺點的時候是否會發現,其實孩子身上的缺點我們也有,比如孩子性格浮躁,做事不認真,而我們的家長也很有可能做事聽風就是雨的;孩子攻擊性很強,經常和小朋友打架,而我們的家長也很有可能脾氣暴躁,有時還會對孩子大打出手……如果你發現了這個問題,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為孩子做出的榜樣是什麼。你首先要明確這樣一個道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他們最初的行為來自對家長行為的模仿。一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如何,道德品行如何,與其家長的榜樣作用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的古語有雲:“有其父必有其子。”即有什麼樣的爸爸就有什麼樣的兒子,推而廣之,即有什麼樣的榜樣,就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有一對夫妻是一對麻將迷,經常通宵達旦地玩麻將,也不管孩子,但失妻兩個又對孩子寄予厚望,時常抱怨孩子“貪玩”、“淘氣”、“不好好學習”。有一次,因為兒子成績又在倒數行列,夫妻就共同收拾孩子,弄得孩子哇哇亂叫。鄰居、長輩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過去批評他們:“整天讓孩子好好學習,你們好好學習了嗎?你倆招集一群人打麻將,卻讓孩子做作業,他能做得下去嗎?”

我們的家長總在抱怨,卻從沒有在抱怨之前先反思,讓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好好學習了嗎?讓孩子刻苦用功,自己刻苦用功了嗎?讓孩子排前幾名,你上學的時候排前幾名了嗎?讓孩子必須有出息,自己有出息了嗎?讓孩子遵紀守法,你遵紀守法了嗎?自己沒有給孩子做出一個很好的榜樣,卻一味地要求孩子達到某個目標,這樣的教育無異於空中樓閣,是不會成功的。

教育的普及,時代的進步,就大多數家庭而言,不少孩子的學曆、知識、能力、事業等,會超過他們的父母,但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的榜樣作用無疑是巨大的,所以家長們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應該是自己不斷提高素質的過程。

一位教育家說過:“在一個家庭裏,隻有父母能夠教育自己時,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這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誠實勤勞,自己就得首先做到這一點,一個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懶人的哲學,他永遠都不會懂得勤勞是什麼。

提醒我們的家長,不要給孩子做出這樣的壞榜樣:

案例一:你帶著七八歲的孩子去公園玩,過馬路時孩子說:

“老師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你左右看了看:“現在路上又沒有車,繞那麼遠幹什麼?”說著,就拉著孩子的手,從馬路中間穿過去了。

提醒:我們對於規則的觸犯和無視,其實是在告訴孩子規範的脆弱性,以及違反規定的方便性。這對於自製力還很差的孩子來說,是在他的道德和規範意識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案例二:家裏的電腦壞了,兒子的舅舅對電腦比較懂行,你請兒子的舅舅來幫忙修理。到了約定的時間,舅舅卻打電話說有急事來不了了。你掛斷電話,對孩子抱怨說:“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後再不找他幫忙了。”

提醒:責備和埋怨不僅無濟於事,還給孩子做了一個壞的表率:在麵對失望的時候,我們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隻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案例三:晚飯後,女兒吵著要你給她講故事,可你總是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回複郵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剛要坐下講故事,忽然又有什麼事情要去處理了。

提醒:我們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隻有工作沒有娛樂,家庭中隻有家務沒有遊戲,為了^在這個社會裏生存和生活,必須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休止地工作、幹活。

案例四:你和兒子排隊吃早餐,一位家長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麵,你要求他到後麵排隊去,但是他對你的話置之不理,於是你提高嗓門說別人插隊,對他言語不恭,甚至吵了起來。

提醒:我們的做法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好辦法,這樣,你就會經常看到孩子為了爭搶玩具而與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案例五:你是孩子學校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老師請你幫忙寫幾篇小文章登在校園報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還不能完成這幾篇文章。這時候,你打電話給老師,告訴她你病了,讓她再找其他家長來寫。

提醒:沒有嚐試就先退縮,那麼,我們平時告訴孩子要“說到做到,絕不食言”的光輝形象就毀於一旦,孩子學會了把許諾拋之腦後,靠撒謊而使自己輕易推脫。

案例六:吃飯時,你當著孩子的麵憤憤不平地告訴愛人,“我們同事某某升職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電腦嗎……”

提醒:我們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就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

二、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感受的表達方式,我們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的情緒不好時,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比如你的情緒很壞時,你會覺得什麼事情讓你感到厭倦,你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如果這時候有人來找你,特別是地位、體力等方麵比你弱的人,比如你的孩子,你的情緒就找到了發泄口,你所有的無名的憤怒和不愉快就會一瀉千裏。事後想想可能孩子也沒有什麼錯,但是你的情緒導致了你對孩子過度的情緒表露。也許你在心裏內疚一下就過去了,但是在孩子心裏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來看這個心理實驗。

美國兒童心理學博士喬尼克,為了弄清3~6個月的兒童是如何調節自己的感情的,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先讓母親對著自己的孩子微笑,然後表情突然變得嚴厲起來,並將視線轉向其他方向,不管孩子怎麼向著媽媽看,媽媽始終不和他對眼神,隻是表現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這些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們,先是把眼睛睜得圓圓的,臉上顯得非常吃驚,然後臉上就變得毫無表情,並竭力回避別人投來的目光。三分鍾後,媽媽又重新對孩子笑了,可是孩子毫無表情的麵孔卻要一直持續好幾個小時。可見,雖然孩子天生有一個在構造上和成年人相同的大腦,可是如果母親不幫助他調節情緒的話,他很容易地就把這種生氣的表情學會了,其程度之深有時會達到不可逆轉的地步。

看過之後有什麼心理感想呢?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很大的影響,父母的情緒不僅影響家庭的生活氣氛,也影響孩子的情緒。我們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父母如果心情愉快地和孩子一起遊戲,孩子也會感到很愉快,而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就會感到緊張害怕。這是孩子正常的對於父母的情緒作出的相應的反應。一方麵家長的情緒作用於孩子,影響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另一方麵孩子的情緒反應也會來自對父母的模仿。對於模仿性極強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能冷靜對待孩子的錯誤、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就給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榜樣。事實上,經常發脾氣、大喊大叫或打罵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攻擊性也比較強。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時期,不要帶著情緒與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