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梅堯臣曰:“殺間者,惡其泄;殺告者,滅其言。”發,施行,實施,開展。先聞,事先知道。
〔二〕“凡軍之所欲擊”五句:李零說:“這是講所有需要刺探的事項。‘軍之所欲擊’是野戰,‘城之所欲攻’是攻城,這是正規的軍事手段。‘人之所欲殺’是刺殺要害人物。刺殺是恐怖手段。”守將,守城的總指揮。左右,即守將身邊的人,貼身保鏢和伺候他的人。謁者,管通報或把門的警衛。門者,看守城門的人。舍人,看守官署的人。
〔三〕“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四句:杜牧曰:“敵間之來,必誘以厚利而止舍之,使為我反間也。”張預曰:“言舍之者,謂稽留其使也。淹延既久,論事必多,我因得察敵之情。下文言四間皆因反間而知,非久留其人,極論其事,則何以悉知?”利,指重金收買。導,引導,誘導。舍,住宿,稽留;或謂離去,釋放。
〔四〕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杜佑曰:“因反敵間而知敵情,鄉間、內間者皆可得使。”梅堯臣曰:“其國人之可使者,其官人之可用者,皆因反間而知之。”
〔五〕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張預曰:“因是反間,知彼可誑之事,使死間往告之。”
〔六〕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杜牧曰:“可使往來如期。”陳皞曰:“言五間皆循環相因,惟生間可使如期。”
〔七〕五間之事,主必知之:李筌曰:“孫子殷勤於五間,主切知之。”
〔八〕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杜佑曰:“人主當知五間之用,厚其祿,豐其財。而反間者,又五間之本,事之要也,故當在厚待。”
【譯文】用間的方案尚未實施便有人事先知道了,這種情況下間諜與他所告訴的人都要處死。凡是打算攻擊某支軍隊,進攻某座城池,殺死某個人物,必須事先了解守將、守將身邊的人、警衛、看守城門的人以及看守官署的人的名字,命令我方間諜務必刺探了解。必須將刺探我方軍情的敵方間諜探查出來,乘機對其加以收買利用,誘導之後釋放,這樣反間就能為我所用了。根據反間的情報才能判斷,鄉間、內間是否可以使用了。根據反間的情報才能判斷,死間是否可以製造假情報,並將此報告給敵人。根據反間的情報才能判斷,生間是否可以按期往返。五種間諜的運用情況,國君都必須了解,了解這些內容必須立足於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不厚待。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一〕。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二〕。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三〕。
〔一〕“昔殷之興也”四句:伊摯在夏,意即伊摯曾在夏國做過間諜。呂牙在殷,意即呂牙曾在商國做過間諜。然而先秦文獻並無伊尹、呂牙當過間諜的明確記載,僅有他們曾分別遊曆於夏、殷的說法。李零說:“伊摯、呂牙當間諜,這類故事,估計是保存在古代的道家‘陰謀書’裏。……它們都是借古代名臣、賢相輔佐明君、聖主取天下的故事,講治國用兵之術。這些故事,其實是古代的《三國演義》,當時的陰謀詭計大全。”伊摯,即伊尹。原為商湯妃有莘氏之媵臣,受湯賞識,任以國政,佐湯滅夏,建立商朝。呂牙,即薑子牙,俗稱薑太公。相傳他年老時隱居渭水之陽垂釣,周文王出獵相遇,與語大悅,立為太師。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輔佐武王滅商,建立周朝。
〔二〕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陳皞曰:“晉伯州犁奔楚,楚苗賁皇奔晉,及晉、楚合戰於鄢陵,苗賁皇在晉侯之側,伯州犁侍於楚王,二人各言舊國長短之情。然則晉所以勝楚者,楚所以敗者,其故何也?二子則有優劣也。是知用間之道,間敵之情,得不慎擇其人,深究其說也?故上文雲‘非聖智莫能用間’者。夫聖智知人,人即附之;賢者受知,則勠力為效。非聖非智,必猜必忌。公道不啟,仁義不施,則義士賢人因而銜憤,此將上天不佑,幽有鬼神,設無人事之變,恐有陰誅之禍,豈上智之士為其用哉?故上文雲‘非仁義莫能使間’。”上智,指智慧超群的人。
〔三〕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劉寅曰:“用師在知敵情,故間為兵之要。未知敵情則軍不可動,故間為三軍所恃而動者也。愚謂孫子首以《始計》,而終以《用間》,蓋計者將以校彼我之情,而間者又欲探彼之情也。計定於我,間用於彼;計料其顯而易見者,間察其隱而難知者;計所以定勝負於其始,間所以取勝於其終,計易定而間難用。故曰:非聖智莫能用間,非仁義莫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皆難之之意也。孫子於篇終言之,其有旨哉!”郭化若說:“用間在孫武之前既不多,所以《孫子》書中講得就少了。孫子對當時才出現的新生事物是很敏感的,書中指出間的作用提出五間俱起,五間的相互作用,並提出無所不用間的預言,對春秋戰國以後推動用間於戰爭是起了先導作用的。現代各國間諜之多,正像孫子預言的‘無所不用間’了,而竊取情報的工具方法則多到數不清,而有些人對此不甚了解,孫子對不了解敵情的人的批評,對一些人是個最好的忠告。”李零說:“用間的重要性有二:第一,《孫子》貴謀,強調‘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用間不光是刺探敵人,也包括內情的監控。‘知彼’和‘知己’都離不開用間。今本《孫子》,始於《計》,終於《用間》,是個巧妙的安排。‘多算勝少算’,前提是‘知彼知己’。‘知彼知己’怎麼知?關鍵是用間。《用間》是個圓滿的結尾。第二,《孫子》尚詐,強調‘兵者,詭道也’(《計》),強調‘兵以詐立’(《軍爭》)。……什麼是最大的‘詐’?莫過於用間。用間,技術性很強,不光組織手段有技術,通訊手段有技術,行動手段也有技術。古人強調‘攻心’,現代強調‘信息’,兩者都離不開用間。黑虎掏心,‘掏心’最重要。它是兵法的精髓,最能體現兵家的智慧。”
【譯文】從前商國的興起,是因為伊尹曾在夏國做過間諜;周國的興起,是因為呂尚曾在商國做過間諜。所以明智的君主和賢能的將領,能任用智慧超群的人當間諜,必定可以成就偉大的功業。這是用兵的關鍵,三軍都要依靠他們提供的情報來部署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