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梅堯臣曰:“鬼神之情,可以卜筮知;形氣之物,可以象類求;天地之理,可以度數驗。唯敵之情,必由間者而後知也。”李澤厚說:“隻有在戰爭中,隻有在謀劃戰爭、製定戰略、判斷戰局、選擇戰機、采用戰術中,才能把人的這種高度清醒、冷靜的理智態度發揮到充分的程度,才能把它的巨大價值最鮮明地表現出來。因為任何情感(喜怒)的幹預,任何迷信的觀念,任何非理性東西的主宰,都可以立竿見影,頃刻覆滅,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死存亡的嚴重後果。”朱軍說:“孫子的‘先知’敵情和‘必取於人’的思想,是合於真理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即使在現代,新的偵察器材被廣泛運用,確實為偵察敵情提供了極大方便的情況下,偵察器材也隻能起到助長人類視聽器官的作用,……而對於人們的思維活動,密藏的內部計劃文書,是無能為力的。對於這些,還必須靠人去偵察。”

【譯文】孫子說:凡是發動十萬人的軍隊,出征千裏之外,百姓的花費,國家的開支,加起來每天都要耗費千金;前方後方動蕩不安,一路上疲於運送物資,無法從事正常農耕生產的民眾多達七十萬家。敵我雙方對峙數年,目的是為了爭得最終的勝利,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願重用間諜,最後因不了解敵情而打敗仗,這種將領是極其不仁的,他們不配當軍隊的將領,也不配成為君主的輔佐者,更不可能成為勝利的主宰者。所以賢明的君主和將領,之所以一發兵就戰勝敵人,成就的功業超過一般人,就在於他們事先已探明敵情。若要事先探明敵情,就不可使用求神問卜的迷信手段來獲取;不可用類比於其他事物的方法來獲取;不可用推驗日月星辰運行位置的方法來獲取。一定要取之於人,取之於了解敵情的人。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一〕。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二〕。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三〕;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四〕;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五〕;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六〕;生間者,反報也〔七〕。

〔一〕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張預曰:“此五間之名。‘因間’當為‘鄉間’,故下文雲‘鄉間可得而使’。”

〔二〕“五間俱起”四句:杜牧曰:“五間俱起者,敵人不知其情泄形露之道,乃神鬼之綱紀,人君之重寶也。”道,規律,途經。神紀,神秘莫測的方法。紀,綱紀,方法。人君,國君。寶,法寶。

〔三〕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杜牧曰:“因敵鄉國之人而厚撫之,使為間也。”鄉人,指敵國的鄉野之人。

〔四〕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杜牧曰:“敵之官人,有賢而失職者,有過而被刑者,亦有寵嬖而貪財者,有屈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有欲因敗喪以求展己之材能者,有翻覆變詐、常持兩端之心者,如此之官,皆可以潛通問遺,厚貺金帛而結之,因求其國中之情,察其謀我之事,複間其君臣,使不和同也。”官人,指敵國的官吏。

〔五〕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杜牧曰:“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敵間,指敵人的間諜。

〔六〕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杜牧曰:“誑者,詐也。言吾間在敵,未知事情,我則詐立事跡,令吾間憑其詐跡,以輸誠於敵,而得敵信也。若我進取,與詐跡不同,間者不能脫,則為敵所殺,故曰死間也。”誑,欺騙,瞞騙。誑事,假情報。

〔七〕生間者,反報也:杜牧曰:“往來相通報也。生間者,必取內明外愚、形劣心壯、捷勁勇、閑於鄙事、能忍饑寒垢恥者為之。”李零說:“‘生間’,是我方派出,傳真情報回國的間諜。他要把情報安全送回來,一定要活著,所以叫‘生間’。”反,同“返”,返回。

【譯文】間諜的使用方式有五種類型: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以上五種間諜均被使用,沒有人知道其中的規律,這就是使用間諜的神秘莫測的方法,是國君的法寶。所謂因間,是利用敵國的鄉野之人充當間諜;所謂內間,是利用敵國的官吏充當間諜;所謂反間,是利用敵方的間諜而使其為我方所用;所謂死間,是向外傳遞假情報,讓我方間諜知道後傳給敵方的間諜;所謂生間,是能夠安全返回國內報告敵情。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一〕,賞莫厚於間〔二〕,事莫密於間〔三〕。非聖賢不能用間〔四〕,非仁義不能使間〔五〕,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六〕。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七〕!

〔一〕莫親於間:梅堯臣曰:“入幄受詞,最為親近。”王皙曰:“以腹心親結之。”

〔二〕賞莫厚於間:王皙曰:“軍功之賞,莫厚於此。”張預曰:“非高爵厚利,不能使間。”

〔三〕事莫密於間:陳啟天曰:“間諜在全軍之中,論其關係,則須最親近;論其待遇,則須最優厚;論其事務,則須最秘密。關係不親近,無由得其款誠。待遇不優厚,無由驅其冒險。事務不秘密,無由收其效用。親、厚、秘三字,乃為將者用間之基本方法,不可或忽者。然徒親、厚、密,亦未必能得間之用。”

〔四〕聖賢:指才智卓越的人。

〔五〕非仁義不能使間:陳皞曰:“仁者有恩以及人,義者得宜而製事。主將者,既能仁結而義使,則間者盡心而覘察,樂為我用也。”張預曰:“仁則不愛爵祿,義則果決無疑。既啗以厚利,又待以至誠,則間者竭力。”

〔六〕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趙本學曰:“通乎幾微為聖,蓋凡間術,其張情布形,駕詞構事皆用心,極於深巧,出人意料之所不及,故謂聖智者能之。所遣為間之人,必主將素結其心,得其死命乃可委托,故謂仁義者能之。所得間諜之息,不惟敵人有真偽之形,而間者亦有真偽之辭。必精思締審,參伍酌量,然後不為之誤,故謂微妙者能之。是則行間貴乎有術,使間貴乎有道,而聽間亦貴乎有裁斷也。”微妙,指心思神妙的人。

〔七〕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杜牧曰:“言每事皆須先知也。”張預曰:“密之又密,則事無巨細,皆先知也。”

【譯文】在處理三軍之事時,沒有什麼人會比間諜更親密,沒有什麼賞賜會比賞給間諜的更優厚,沒有什麼事情會比使用間諜更機密。不是才智卓越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義之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心思神妙的人不能察知間諜的真偽。微妙啊微妙,沒有什麼地方是不需要使用間諜的!

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一〕。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二〕。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三〕。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四〕。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五〕。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六〕。五間之事,主必知之〔七〕,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