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是各自偷偷地去做,因為他們害怕傷害彼此的感情。有時,夫人謊稱要加班,實際上是去給那兩個孩子做飯、洗衣和收拾房間;有時,丈夫謊稱外出,實際上是去陪那兩個孩子玩耍。
尤其是當那個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丈夫寧願損失一部分錢,也要退掉旅行機票,然後拿著機票換回來的錢,去補貼他們,救濟他們。他們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
最後,這一對善良的老夫妻,在海邊的遊樂場大笑著碰到了一起。兩個孩子幸福地依偎在他們身邊,他們的“戲”穿幫了。
他們決定把這兩個可憐的孩子接到自己的家中,一場人間大愛的喜劇就此延續。
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雨果的詩——《窮人》改編的。不論原作者或現作者,在這個故事裏還要告訴我們多少東西,其實隻要有這一點就足夠了:那就是任何敵人,在情感麵前,都會望風而逃。
珍惜我們的情感世界吧!
那裏有我們人的本性。這個本性會改變一切,會化敵為友,會力挺千鈞。
當然,在這個世界裏,即使真有那麼幾個冥頑不化的敵人,也未必是什麼壞事。因為,他們可以成為監督我們、約束我們的“上帝”的化身。有他們在,我們必須謹言慎行,分外小心。
這時的敵人,其實是我們成功的伴侶。毫無疑問,他們也是我們情感世界的一部分。
在情感世界裏,沒有永恒的敵人。這是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存在的最真實的聲音。
在內心裏 永遠的敵人是自己
那麼,在這個世界上,難道真的就沒有永遠的敵人嗎?
這個未必。
不過,這個可能存在的永遠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個敵人,可能會躲藏在我們的心裏,躲藏在我們的意識中。由於有我們的掩護,不容易被發覺;或者是由於我們尋找敵人的槍口一直是朝外的,偏偏忽略了自己的思想和心靈裏的那個禍根。
我們看不到自己。
這個敵人的主帥,就是我執。“貪、瞋、癡”就是他們的軍團。他們是我們心中的魔獸,是潘多拉的匣子。而且,他們還是一支隱形的軍隊。
要想戰勝他們,一要智慧,二要恒心。
這裏的智慧,就是要善於發現它們。隻有認識它們,才能了解它們,然後才談得上去征服它們。
我執,就是自私。
凡事隻想自己,不想別人。我的財富,我的家人,我的想法,我的所有。這許許多多的我,就是這個魔獸軍團的司令官。
這個“我”,是從娘肚子裏帶出來的劣根性,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叢林法則的產物。
它是囚禁靈魂的牢籠。
貪,就是欲望無止。
人,天生有五欲,即“財色名食睡”。千百年來,有無數人“望欲興歎”,飲恨長辭。因為追求金錢,就可能成了金錢的奴隸;追求名位,就可能成了名位的奴隸;追求情欲,就可能成了情欲的奴隸;追求衣食,就可能成了衣食的奴隸;追求舒適,就可能成了舒適的奴隸。
欲望,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而且有時候還具有催人進取的激勵作用。但如果和貪字一沾邊,就立刻改變了性質。欲,是追求;貪,是無止境。無止境的追求,就是貪欲。
貪欲,是人生的陷阱。
瞋,就是嫉恨無邊。
人的基因,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好的是主流,是大體。但惡念也不少,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所以,後天的學習改造很重要。在那些惡念中,嫉恨是最壞的惡念。
嫉人所有,妒人勝己。
甚至所有的好者、善者,它一概不喜,總要去之而後快。嫉妒的下一站就是恨,恨心一旦產生,就往往把好事想成壞事,把善事變成惡事,它們是人性中最可恥的劣根。
嫉恨是毒蛇,人一旦遭遇嫉恨,就在劫難逃了。
癡,就是懶惰放任。
懶惰是人的天敵,為什麼呢?因為它能給人以最大的誘惑——舒服。“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這是我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的口頭禪。它會誘使人像溫水裏的青蛙,在舒舒服服中死去。
佛經裏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天,阿那律在法會上打了一個瞌睡,佛陀就立刻嗬斥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誰”。一個偶然的瞌睡,竟掀起如此軒然大波,並寫進經卷裏,足見懶惰之罪重矣。
懶惰,是成功的墳墓。
以上就是我們內心這個敵人的本來麵目,要認清它不容易,這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智慧;但要戰勝它則更不容易,這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恒心。
自己跟自己鬥,不是一件說到就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要敢於亮醜。像魯迅那樣拿起手術刀解剖自己,這樣才能感覺到痛,痛才是你覺醒的開始。明明是別人有了好事,自己心裏不舒服,卻死不承認這是“瞋”在作祟,那就不可能在內心深處把這個惡魔關進匣子裏。
下一次,再有類似的情況,它還會跑出來興風作浪,攪得你寢食難安。等過了許久了,你才會發現,這是多麼不值得!人家有沒有好事,關自己什麼事呀?但此刻後悔恐怕已經沒用了,要麼已經把人給得罪了,還顯示了自己的狹隘;要麼是白白地掉了不少頭發,讓人貽笑大方。所以,要拿出亮劍精神,敢於對自己開戰。
勇氣,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堅持到底。自己身上的東西,也許一輩子都拋不掉。就像頭發,剪了一茬又會再生一茬。所以,自己與自己內心裏的“貪、瞋、癡”較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事。
要注意塑造自己的品行。隻有在心中牢固地樹立道德、善良的人格,自私才會鬆動。隻有堅持不懈地克服私心、私念、私情,“我執”才會毫無藏身之地。
要培養善良的欲望。用孝養父母、報效國家、慈濟社會、增益他人的努力,去驅散貪婪的私欲。欲無止境,此消彼長。隻有把善良作為功課,才能持之以恒。
要不斷拓展自己的胸懷。在生活和工作中,摩擦和競爭是難免的,但忌恨毫無用處。如何應對?有這樣一個故事,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一個年輕人,來向一位智者請教:“我快崩潰了!為什麼事事不如人?”
智者笑而不語,將他帶入廚房中。然後,分別往兩口鍋中倒了一些水,並將它們放到旺火上去燒。一會兒,水燒開了。他便往一口鍋裏放了一個胡蘿卜,往另一口鍋裏放了一個雞蛋。
然後,繼續煮。
年輕人看著這一切,心中很納悶。
大約過了十幾分鍾,智者將火全部熄滅,把胡蘿卜和雞蛋撈出來,放在一個盤子裏。做完這些後,他轉過身問年輕人:“你看到了什麼?”
“是胡蘿卜和雞蛋呀!”年輕人不解地回答道。
智者讓年輕人用手摸摸它們,又問:“你感覺到了什麼?”
年輕人試著摸過後,還是不明白。這時,智者很嚴肅地對他講道:“胡蘿卜入鍋前是硬的,但開水一煮就變軟了。雞蛋原本易碎,隻有一層薄薄的殼來保護,但它經開水煮過後,卻變硬了。不是嗎?”
年輕人恍然大悟:每個人所麵臨工作或生活的環境幾乎是一樣的,隻有自己才能使自己堅強起來。隻有堅強,才不會被打敗。
這個堅強,就是心胸。
要堅持勤奮。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不是通過勤奮換來的。勤奮,是懶惰的殺手。
托爾斯泰講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這個行動者,就意味著勤奮。
有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總不得誌,心裏很苦悶。有一天,他大聲質問上帝:“命運對我為什麼如此不公平?”
上帝聽了他的抱怨後,沉默了許久。然後,讓青年人從地上拾起一塊石頭,請他拋向前麵的一堆亂石中,並對他說:“你去把它找回來吧!”年輕人照著做了,可翻遍了亂石,也沒有找到。
這時,上帝從懷裏拿出一塊打磨的晶亮的石頭,讓年輕人再拋一次,然後請他再去尋找。結果,這一次,他很快就找到了那塊石頭。
年輕人立刻笑了,他明白了上帝的用心。當自己還和別的石頭沒什麼區別的時候,千萬不要抱怨。
自己唯一應該做的,就是把自己打磨得與眾不同。
這個打磨,就是勤奮。
智慧,勇氣,持之以恒,這就是我們戰勝心中那個敵人的唯一法寶。隻有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才稱得上是自己的主人,才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沒有永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