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陸 紀實文學(6)(2 / 3)

當救出最後一名群眾時,在洪水中搏鬥了6個小時的高建棟已極度疲乏,雙腿像灌了鉛似的沉重。他渾身泥水,軍服破爛不堪,瑟瑟發抖舉步艱難,嘴裏耳裏全是泥沙。他在一戶居民家簡單清洗後便悄悄離去,沒有告訴任何人他是誰。幾天後,人們還在四處尋找這位救出73名群眾的無名英雄。而他,一回到哥哥的單身宿舍,便臥床不起,高燒達40℃,頭痛欲裂,四肢抽搐,劇烈嘔吐,神誌不清,被立即送往醫院搶救。

“人活著不能隻顧自己,否則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我要像紅岩英烈那樣,以他人的幸福為幸福,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燦爛的光華。”

高建棟今年24歲,1992年入伍,1993年即被評為優秀義務兵,曾立三等功一次,1994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被破格錄取到後工學院,成為一名年輕的軍校大學生。

來到重慶,閃光的紅岩精神曾給予小高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在解放軍這座革命大熔爐和紅岩故鄉迅速成長。

“人活著不能隻顧自己,否則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紅岩烈士王樸舍棄萬貫家財,甚至不惜犧牲年輕寶貴的生命,為的就是今天人們的幸福。我要像紅岩英烈那樣,以他人的幸福為幸福,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燦爛的光華。”這是高建棟入學第一天參觀紅岩村、歌樂山烈士陵園後,當晚寫下的日記。

入學不久,他患了較嚴重的“竇性心律驟停”。可他毫不灰心氣餒,以堅忍的毅力,克服著人們難以想象的痛苦,勤奮學習,甚至能把一整本教材全背下來。就是患闌尾炎住院手術,他也沒落下一門功課,沒耽誤一次考試。由於學習進步很快,他第一期就先後5次受到隊、係嘉獎。

英雄自有英雄的本色。高建棟一貫先人後己,樂於奉獻。在重慶三二四醫院住院時,他把輕病軍人組織起來,成立了“為你服務小組”,主動協助醫院換床單、量體溫、搞衛生、為病人打水送飯,一天忙個不停。當他知道來自忠縣的一位病人彭麗容因經濟拮據,入院後從未買過營養品時,馬上就把戰友送給自己的慰問品轉送過去。彭麗容感動得淌著熱淚連聲說:“解放軍真好!感謝恩人!”

今年5月,高建棟上北京安心髒起搏器,正遇上北京開展自願獻血活動。小高想,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自己是共產黨員、軍校學員,應該帶個頭。於是,殷紅的鮮血通過針頭緩緩流出高建棟體外,而豆大的汗珠卻不停地從他額頭滲出來。“你行嗎?”護士見狀關切地問,他強忍著心慌目眩連說:“沒事,沒事。”這對於一個患有心髒疾病的人來說,需要何等的勇氣和犧牲精神啊!

作為一名普通礦工的兒子,小高從小養成了節儉美德。在校從不抽煙喝酒,不吃零食,每月80多元津貼費扣除洗漱用品等必要生活開支後全部存上。而每當他人出現困難時,他卻格外大方、慷慨相助。學員王新春母親病故缺錢辦理後事,小高知道後背著王新春立即彙去150元;家庭特別困難的同學伍正和母親去世,小高又悄悄寄去100元;過春節,部隊考慮到小高家庭困難,補助他600元,可他轉身就捐獻了400元給“希望工程”……。

據後工學院領導和學員介紹,高建棟平均每天要比別人少休息三四個小時。每天清晨,他總要早起,在17隊宿舍前認真打掃環境衛生。每遇隊裏廁所或學員廚房下水道堵塞,小高就會馬上找來鐵條或用手摳,直累得滿頭大汗疏通為止。不管隊裏誰有病或有事,他都主動幫忙頂崗執勤,無論是酷熱難耐的中午,還是寒風刺骨的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