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柒 電視專題(2)(2 / 3)

某集團軍營房處長王海峰,為了讓從貓耳洞撤下來的幾萬官兵住上像樣的營房,從選址到預算,從設計到施工,他一頭紮進工地,母親心髒病複發的信沒有把他催回,父親不慎摔斷5根肋骨的加急電報,也未把他拉回。整整6年,他沒休過一次假,也正是這6年,他捧了兩個全軍優質工程一等獎。

濟南軍區油料部副部長王加順,在母校35歲生日之前,專門召集油料部機關後工畢業學員舉行了光大後工校風座談會,大家為後工的巨變而高興,為母校的成果而驕傲,為後工的前景而振奮。

是啊,後工的榮譽,後工的進步,後工的發展,無不是每一個後工畢業學員的期盼。無論是身居要職,還是紮根基層,無論是堅守邊疆,還是告別了軍營,他們同樣地在本職崗位,用汗水澆灌理想的鮮花,用拚搏鑄就耕耘的犁鏵,用奮鬥為母校增添光彩。

35年來,學院畢業的學員有1000餘人被軍隊團以上和地方局以上機關樹為先進典型,3000餘人光榮立功,1萬餘人次受到嘉獎,900多人走上師、旅、團領導崗位,95%以上成為部隊油料、營房部門的業務骨幹,取得科技成果3200多項,其中300餘項獲得國家或軍隊科技進步獎。

敢於拚搏,埋頭苦幹,求真務實,艱苦奮鬥,不求回報,默默奉獻,這是後工的傳統精神。靠著這種精神,後工的昨天譜出了一曲奉獻的歌,寫出了一部創業的史。

走向輝煌

看,後工的今天,漾著青春,溢著風采,透著神韻,豪邁步入她的成熟之年。

把後工辦成軍內第一流的院校。軍委和總部首長在時刻惦記和親切關懷著後工的建設與發展。

1994年年底,學院第5次黨代會順利通過了學院建設發展規劃,確定了到本世紀末的奮鬥目標。

——為全軍輸送8000名高質量人才,教學工作達到國家高等工科院校一類院校綜合評估的優秀標準。

——9個科研主攻方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研究領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完成國家或軍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3至5項。

——1至2個學科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行列,2至3個學科成為軍隊級重點學科,增建1至2個博士點、2至3個碩士點。

——實施院“430工程”,造就出30名左右在軍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帶頭人,力爭15名教員進入總後“三星工程”行列,1至2名專家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靜靜的夜,給圖書館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秀色。學員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如饑如渴,吸收玉液瓊漿。

院黨委在勾畫後工未來的藍圖。

學術委員會裏,老教授、老專家壯心不已,願為後工學科建設奉獻餘熱,願為人才成長鋪路奠基。

各課題組的科技人員在向著新的領域新的目標,奮力攻關。從嚴治校,光大校風。領導和機關,說實話,辦實事,鼓實勁,講實效,學院正規化建設踏上新台階。

把後工辦成軍內第一流的工程技術院校,已成為全院人員的躬身實踐。

看,世紀之交的凱旋門正在向我們招手。

聽,催征的戰鼓已經敲響。

團結,奮進,求實,獻身——讓校風揚起我們理想的風帆。

機遇,挑戰,拚搏,向前——讓校慶作為我們長征的起點。

讓我們昂首闊步,走向未來,去迎接後工輝煌燦爛的明天。

(主題歌起)

忠誠

融入風霜的,是泰山的崢嶸。

賦予曲折的,是長江的奔騰。

獻給軍隊後勤的,是後工人攀登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