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柒 電視專題(2)(1 / 3)

紅岩之路,一條閃光的路。站在烈士墓前莊嚴地舉起右手,向黨宣誓:建功業,立誌軍營,為人傑,不枉此生。先烈們的精神,激勵著學員們永遠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大風大浪麵前,心明眼亮,堅如磐石;先烈們的品質,鼓舞大家永遠站穩革命立場,在大是大非關頭,旗幟鮮明,不為風沙迷眼。

學院每年都有90%以上的團員青年積極要求入黨。他們說,這是時代對軍校學員的熱切呼喚。

今年學員結合畢業(論文)設計,真題真做,完成實際工程設計等100多項、科研課題300餘項。

學員設計的軍委辦公大樓建築方案,獲優秀設計獎。

學員研製的《H型無油透明切削液》成果轉讓給重慶市一地方廠家,當年增值170萬元。

1986年,我院首批代職見習的23名學員,在老山前線人人立功受獎。

學員崔世泉、黃國社,麵對歹徒的匕首,大義凜然,用鮮血換來了群眾的安全。

學員楊勇在麵臨生與死選擇的緊急關頭,奮不顧身,撲滅一團火,救了一車人,榮立一等功,被總後樹立為十大傑出青年。楊勇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軍校學員的青春頌歌。

1995年中秋之夜,重慶南山風景區發生特大山火。我院800餘名官兵,一聲令下,奮力救災,英勇撲火,人人爭做貢獻,保護了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重慶市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度稱讚。

桃李爭輝

歌樂蒼鬆翠,嘉陵江水藍。漫漫求索路,桃李報春天。

從這裏,超過2.5萬名學員帶著母校的囑托,奔赴我軍各條後勤戰線。他們中,有的紮根在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有的戰鬥在高寒缺氧的皚皚雪山。

紮根邊疆,紮根基層,為軍隊現代化貢獻聰明才智,已化作曆屆學員的鏗鏘誓言。

獻身國防,報效祖國,奉獻青春,一屆又一屆畢業學員,像桃李爭輝,裝扮著母校的春天。

目前,全軍72%的油料幹部、65%的營房幹部都是後工的畢業學員。部隊普遍反映,後工畢業學員不僅政治素質好,而且專業基礎紮實、業務能力強;不僅用得上,而且有發展。

上海市委陳副書記,為了浦東的崛起,為早日把上海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帶領有關領導和專家,聽彙報,搞調查,夜以繼日,描繪出一幅幅絢麗的藍圖。

廣州軍區某集團軍軍長葉愛群,以果敢頑強,善打硬仗而著稱,在擔任某師師長的時候,他一年曾拿下5個軍區第一,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部隊。

雲南省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普生有在副師長這個位置上已整整幹了15年,可他從不計較,為了部隊後勤建設,依然常年奔忙在基層。他親自設計、修建的營房達1萬多平方米,其中一個獲國家金質獎,一個獲軍隊優質工程二等獎。

蘭州軍區營房部副部長、房管局局長薛淵,談起母校,格外激動、自豪。他說,蘭後營房部幹部70%是後工畢業,他們政治素質好,近年來有90%的同誌立功受獎,在業務上也過得硬。蘭後營房部“七五”“八五”期間完成的30餘項重大科技項目,都是後工畢業學員主持完成的。

北京軍區某分部部長李景連撰寫的長篇論文《新的鬥爭樣式賦予後勤新的保障形式》,以其獨特的見解獲得軍區一等獎,引起總部領導和決策機關的高度重視。經軍委批準,該分部組建了全軍第一個應付突發事件快速保障旅。

他叫孫友希,是廣州軍區後勤部工程技術處處長,高級工程師。他勤奮努力,埋頭苦幹,為後工填補了設計星級賓館的空白。

看!這是受到江總書記親切接見的一等功臣牛先民。

擔負海疆南沙建站的南海艦隊某工程處,85%是後工畢業學員,施工中集體立三等功。工程處處長沈時聰榮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