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捌 理論縱橫(1)(1 / 3)

理論是係統化的思維體係。正確的理論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件:一是指導性,對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乃至做人有幫助。二是客觀性,有堅實的現實基礎,有存在的合理性。三是時間性,在相應的時間內有效,即局限性。那種永遠無法實現的遙不可及的什麼“主義”隻能是幻想。四是地域性,即範圍的局限,那種絕對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隻能是神話。既然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人的本性在現實社會中就必然是多麵的、多樣的、複雜的、千奇百怪的、變幻無常的!

關於“命案必破”的哲學思考

朱明國提出“命案必破”這個命題和理念,我們立即組織召開了“專題理論研討會”,並要求“兩刊一報”開辟專欄,發表專題文章,之後精選全市公安局、處長文章由重慶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命案必破》一書,在全市乃至全國公安係統造勢,對於推動公安業務工作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命案必破”是在分析公安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出現的新特點後提出來的。其基本要求是:公安機關要把剝奪人的生命權的案件作為偵破和打擊的重點,努力做到發一件破一件。“命案必破”的要求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矛盾學說在公安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反映了公安工作的性質,體現公安工作的宗旨,代表了全體民警的心聲,表達了公安機關想大事、抓中心、務主業、求實效的堅強意願。

一、“命案必破”的理論依據

“命案必破”反映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公安工作最大的、首要的和永遠的實際,都是偵查破案,打擊防範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國家、集體和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警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機關首先是打擊敵人的暴力機構,每一個民警都是國家機器的一分子。“命案必破”的信心和決心,強化了公安工作的主業意識,端正了公安工作執法辦案的主導思想。

“命案必破”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曆史唯物主義關於密切聯係群眾的思想。人民群眾看公安機關,看我們的民警,首先看的是你的破案,特別是破命案的績效。人民群眾關心的是轄區治安的穩定,是自己生活環境的安寧。如果一個轄區的案子,特別是有影響的命案久久不能偵破,人民群眾就會罵公安機關無能。我們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天天講要堅持和發揚密切聯係群眾的作風,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特別關注、特別關心的大案、要案下手,力爭快偵速破。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滿意,公安機關的威信才能真正樹立起來。

“命案必破”反映了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學說的思想。我們在堅持兩點論的同時,要堅持重點論,在不忽略次要矛盾的和次要矛盾方麵的同時,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麵,這樣才能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命案必破”抓住了公安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是公安機關務主業、走正途、奔正道的本質體現,是公安工作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徑。

二、實現“命案必破”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公安實踐

“命案必破”對新世紀的公安業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公安機關特別是各級領導,要把“命案必破”落在實處,深入人心,化為民警的行動。為此,必須在克服“三個觀點”上下功夫。

要克服主觀主義的觀點,防止脫離實際。目前在公安機關和公安隊伍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從教條、從本本出發,不從重慶公安隊伍建設的實際出發;從文件出發,不從本警種、本單位、本部門具體情況出發;從願望出發,不從實際效果出發等現象。縱觀中國曆史,主觀主義曾給革命和建設帶來了巨大損失,我們應當引以為鑒。那種高高在上,想當然,不調查公安隊伍現狀,懶得研究公安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不願意思考對策的做法,隻能給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