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透視之三:激勵機製促上進。
專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一個單位如果單純注重改善物質環境、社會地位、文娛活動、安全及經濟上的生存需要,而忽略成就、責任、成長和讚賞等激勵因素,雖然改善生存因素的費用不斷上升,但仍不能有效地促進工作效率提高。這一研究後來成為著名的激勵——生存理論。交警二大隊極具特色的“每月之星”光榮榜,不失為一著使滿盤皆活的好棋。這一做法看似尋常,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民警們對讚賞、成就、成長、榮譽、上進等精神需要。在這種激勵機製下,每個人的努力都會得到肯定,每個人的價值都會得到體現。但同時也是一種壓力——它激活了思路,激發了潛力,更激起了上進的欲望,從而成為一種促使每個民警向著既定目標奮進的壓力。
舉旗人的人格魅力
1986年7月20日上午9時整,位於瀘州市的四川省公安幹部管理學院操場上,首屆公安幹部學員畢業典禮閱兵式隆重舉行。身材高大、步履標準的蔣清國手握國旗正步走過主席台接受檢閱。那一刻令他刻骨銘心,終生難忘。他發誓要把手中的紅旗舉好,讓警徽永遠閃光。4年後,他當上了二大隊的教導員、黨支部書記。作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作為大隊黨支部的“舉旗人”,大隊每一位民警的成長進步,大隊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績,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與汗水。
多年來,中央視台每晚7:30分的天氣預報,是蔣清國必看的節目。天冷了,他要通知路段值勤民警和巡邏民警加衣服;天熱了,他要安排飲料送到執勤民警手中。二大隊的民警說:“蔣教導員是我們貼心的後勤部長!”
蔣教導員帶的學生有的當上了派出所所長、指導員,有的當上了科長、隊長,有的獲得了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的稱號。10多年來,大隊的全體民警幾乎都獲得過嘉獎以上的獎勵,班子成員中除他之外全部獲得了殊榮,可他卻從沒得過一次嘉獎,盡管每年大夥都提了他,可到他那裏就被勾掉了。去年,交警支隊特別追加二大隊一個獎勵名額,指名給教導員。可蔣清國一回大隊,馬上就將這個名額讓給別人。
“金錢、榮譽麵前最能考驗出一個人的品格。”副教導員薑瑞華動情地說,“這些年蔣教導帶領大家埋頭苦幹,為大隊爭得一個又一個榮譽,可他自己卻一個也沒要,把立功、稱號等全部讓給了他人。我是他一手帶出來,也是與他共事多年,最了解、最能見證他的人。”相反,見到困難、危險,蔣清國總是第一個上去。去年8月1日,大隊附近一幢民房著火,蔣清國帶領8名民警奮不顧身衝進火海,搶救出數名受困群眾和一批財物。第二天,數十名群眾自發組織起來,敲鑼打鼓給二大隊送來了鮮紅的錦旗和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蔣清國,這位公安交警戰線上普通的基層政工幹部,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帶出了一支年輕直轄市交警的“儀仗隊”。他那令人信服的領導藝術、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民警的深深信賴。
社會心理學透視之四:人格為信任之本。
心理學家們曾以領導者的工作作風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的領導作風與工作效率間的關係。結果表明:三種典型的領導作風,即專製作風、放任自流作風、民主作風中,民主作風的工作效率最高。這是因為這種類型的領導者,一是非常尊重其下屬的意見,每次重要的決策做出前,總是盡可能地吸納大家的智慧,而避免獨斷專行;二是在情感上與下屬靠得很近,總是真切地關心每一個成員的切身利益,給予許多情感慰藉;三是領導者個人有著較高的道德水準,並以此深深感染著每一位成員,激勵他們向著更高目標努力。交警二大隊的領導班子,正是一個具有民主作風型的領導班子。隊裏每一個重要決定和製度實施前,隊領導都要廣泛征求全隊民警的意見,做到以理服人,不搞以權壓人;在從嚴治警的同時,更注重從優待警,以情帶兵,做到以情感人,知冷知暖在點滴;平時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辦事公平,以德示人,取得了民警的充分信任。在這樣一個領導班子帶領下的隊伍,工作效率能不高嗎?人心能不齊嗎?這裏的星光能不燦爛嗎?
創造激發在收獲前
“王坪山一甲,城西南十五裏,坪下岩高十餘丈,鐫有佛像。灘在江心,有九石翹首若龍。”這段《巴縣誌》上的文字,充滿了一種靈氣,字裏行間透著古代巴渝人極富創造性的想象。“九石翹首若龍”,真可謂神來之筆,這不僅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響亮的地名——九龍坡!更寄托一代又一代人深存心中的那份渴盼——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