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發明家和藝術家,最需要靈感的,是那些與創作有關的職業,比如作家。作家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中的“第一印象”,這些可貴的“第一印象”,隻能及時用筆記錄下來。所以,很多著名作家都有隨身帶著紙和筆的習慣。
《牡丹亭》是大家熟知的戲劇,他的作者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就喜歡在自己的住宅中到處放著筆和硯台。他甚至在自家的豬圈和雞窩旁,都放上筆硯。這樣,無論他在家裏做什麼事情,隻要腦子裏蹦出什麼佳句妙語,他便可以隨時抓起筆來,一一記下。
我國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李賀,就有個“錦囊詩袋”的美傳。據說為了把詩寫好,他每天早晨都很早起床,吃了早飯後就背個錦袋和一些幹糧,騎著一匹瘦馬外出遊曆。一路上,他細心觀察和了解自然風物,即景吟詩。每當他想到一句佳句妙語,他都會立即取出筆來,及時寫在一張小紙條上,然後放入隨身攜帶的錦袋裏。到了晚上,回到家裏,他便把錦袋裏的字條一一取出,細心整理出來。這時,一些當初即興記下的隻言片語,常常促發他的創作靈感。就這樣從早到晚堅持積累生活素材,勤奮地進行詩歌創作。李賀的媽媽看著兒子那裝滿記有詩句字條的錦囊,十分心疼地說:“哎呀!孩子啊,早晚得把你的心嘔出來才罷休嗎?”正因為李賀不辭辛勞,精雕細琢,那一首首絕妙的詩篇才會出現在他的筆下,使他的詩篇千古流傳。
俄國諷刺作家果戈理也是這樣。據說有一次,果戈理在一家飯館請他的一位朋友吃飯。點完菜,他發現這個飯館的菜單很有趣。他有個習慣,就是不管什麼時候,去什麼地方,隻要聽到或者看到什麼傳聞趣事、諺語警句,或者偶然間有什麼想法、感悟、心得、體會等,他都會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和筆記本,馬上記錄下來,以免遺忘。這些筆記本,成了果戈理寫作的“材料庫”。他會經常在這些“材料庫”裏翻翻看看,找出有用的寫作材料。看到這份別出心裁的菜單,果戈理當然不會放過,於是他顧不上與客人說話,立刻拿出隨身帶著的筆和筆記本,專心致誌地抄起菜單來。
不久,飯萊都上齊了,他還在那裏埋頭抄菜單。朋友見他隻顧抄菜單,不理會自己,很生氣而且不耐煩地說:“你是請我來吃飯,還是讓我來陪你抄菜單的?”沒想到,果戈理完全沉浸在抄菜單當中,沒有聽到客人說的話,更沒有回答。客人見狀,氣呼呼地獨自離開了飯館。
就這樣,果戈理完全忘記了自己請朋友吃飯這件事。頭也不抬地一直抄著,連朋友走了他也不知道。
隨身帶著紙和筆,是一個很好也很有益的習慣。你可以記下你的領導交給你的任務,以免遺漏某個任務點或者根本沒有搞清領導的意思就去執行,以致做出來的結果不是領導想要的;你可以記下自己當天要去做的事,要去見的人,要去買的東西,以免因為過於繁雜而有所遺忘;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包括知識、技巧、靈感和心得,記住了才能掌握,掌握了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為己所用。
準備好紙和筆,隨時隨地記下你所有的靈感。不管這個靈感是否簡單、是否平常。或許就在不久後的某一天,其中的一兩個簡單的創意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靈感!
醒後2分鍾內記錄夢的內容。
如果沒有白天辛苦的學習和思考,智慧的火花也不會在夜間夢中出現;如果沒有敏銳的判斷力和洞察力,即使夢中給了我們某種啟示,我們也不一定能捕捉得到。
夢是一種奇怪的生理現象,現在科學還無法將它完全解釋清楚。但是,毫無疑問,夢確實可以給我們帶來提示和靈感。
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對有創造發明的學者做過一次調查,結果70%的人說曾經從夢中得到過啟示。據統計,瑞士日內瓦大學的69位數學家中,有51位在夢中找到過解決數學難題的竅門。
有時候,夢是直接告訴你該如何做;有時候,夢隻會給我們一個小小的啟示,需要我們進行一番推敲和揣摩。據心理學家所言,夢的力量就在於,做夢時我們的大腦是從非傳統的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所以我們白天用正常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夢中往往都會得到解決。
古今中外,曾發生過很多人們在夢中得到靈感的奇聞逸事,充分說明了夢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詩人能在夢中吟得佳句,藝術家從夢中得到靈感,科學家也能在夢中得到啟示。
夢中的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想必大家都知道吧。門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律,整整花費了20年的時間,簡直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
門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表的起因是他在寫一本書——《化學原理》。在這本書中,門捷列夫把元素一個個接著寫下來,再根據各種元素的性質不同分成一個個族群。但是,就這樣一個族群一個族群地介紹下去,它們之間需不需要有個秩序呢?很自然地從堿金屬開始談起,但是接下來要寫什麼呢?這就需要把所有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表格。於是,他就開始琢磨這個表格該怎麼弄。
門捷列夫苦苦思索著化學元素的分類問題,這也是長久以來很多科學家都想解決的一個問題。
當時,門捷列夫很喜歡玩撲克牌。於是,他就想能不能跟撲克牌一樣,進行排列呢?大家都知道,撲克牌是有數字的,1、2、3、4……就好像化學元素的原子量;另外,撲克牌也是分族群的,例如紅心、方塊、梅花、黑桃。於是,門捷列夫就把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像玩撲克牌似的將它們進行排列,以求找出元素的周期規律。
有一次,他的朋友來看望他,見到他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緊皺雙眉,桌上還鋪滿了卡片,原來門捷列夫為了研究元素周期表,已經幾天沒出辦公室了。他嚐試了各種可能的表格形式都不成功,總得不到合理的排列,但是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努力著。
1869年2月14日早上,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的門捷列夫實在是困得不行了,在桌子上不知不覺睡著了。夢中,他仍在繼續擺著元素周期表。誰知,那63個元素紛紛跳進合適的格子裏,自己形成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醒來後,馬上找來一張小紙片,把夢到的這個元素周期表的設計理念和63個元素的位置記錄下來,成為一張表,這張表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雛形。後來經過核實,隻有一個元素排錯了位置,其他都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