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隨身帶著紙和筆,醒後2分鍾內記錄夢的內容(1 / 3)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隨時隨地都會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記住的東西。隻有在生活中學,在工作中學,在事情中學,才能有大的進步。

不知你有沒有過類似的感受:有時候某人無意中說的一句話,路上遇到的一件小事,書中的一個故事,電影裏的一個鏡頭等,會突然觸動你的神經,啟發你的靈感,開啟你的智慧,讓你有些新的想法,甚至引發一個故事。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衝動。有人把這種衝動叫做“瞬間突發式衝動”,它是在一個人沒有明確的想法和打算的時候,偶然迸發出來的靈感。

這種“瞬間突發式衝動”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時不注意,轉眼間就會被我們遺忘,變得無影無蹤。以後再如何努力去回想,也很難想出來了。所以,如果你沒有及時抓住這個瞬間的“衝動”,那就太可惜了。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及時抓住這種“瞬間突發式衝動”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要隨身攜帶著紙和筆,當這種感受突然在你腦海裏閃現的時候,及時地用筆記錄下來。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隨時隨地都會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記住的東西。隻有在生活中學,在工作中學,在事情中學,才能有大的進步。

“邊走邊學”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江南春,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他生於1973年,土生土長的上海人。199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取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1994—2003年,江南春擔任永怡傳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2003年5月起開始擔任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江南春1994年以代理IT廣告而挖到第一桶金。1998年,他的企業年收入超過5000萬元,占領了上海95%的IT廣告代理市場。2002年,江南春開始投資當時的市場空白點——樓宇廣告,並在2003年創辦了中國領先的數字化媒體集團——分眾傳媒。產品線覆蓋商業樓宇視頻媒體、賣場終端視頻媒體、公寓電梯媒體(框架媒介)、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電影院線廣告媒體等多個針對特定受眾,並可以相互有機整合的媒體網絡。分眾傳媒覆蓋了中國超過3億的都市主流群體,以獨創的商業模式,媒體傳播的分眾性、生動性贏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同。2005年7月,分眾傳媒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海外上市的中國純廣告傳媒第一股,並以1.72億美元的募資額創造了當時的IPO紀錄。

分眾團隊經常這樣開玩笑:“江南春挖了一口井,找了很多背水的人賣給喝水的人,結果背水的人發財了,挖井的人也發財了。”

江南春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超強的學習能力”是分眾團隊所有高管談到江南春時對他一致的感受。無論是從朋友、從業界、從客戶那邊,他都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

江南春總是隨身帶著紙和筆,隨時隨地將一些感悟和別人的精辟見解記錄下來。分眾CSO陳岩回憶說:“有一次江總交給我的東西,居然是寫在包裝襯衫的紙板上。”

據說隨身帶著紙和筆這個習慣是他在大學裏養成的。讀大學時,江南春愛好寫詩,每次看到精彩的句子都會馬上抄下來,為自己創作詩歌準備素材。當年在創立永怡傳播時,他每天都會把上海幾大報紙全部買來,攤在那裏,看到好的廣告創意和文案,就剪下來貼在一個本子上。沒事的時候,他就經常翻看這個本子,將這些廣告創意和文案的優秀之處融會貫通,最後變成自己的創意。

一次,江南春參加了一個長江商學院CEO班,這個班上有很多知名的企業家、CEO,像馬雲、郭廣昌、牛根生等都成了江南春的同學。這個班舉辦的每次活動,江南春都會過去。在別人的發言中,江南春都會在紙上寫寫畫畫,將別人說的精彩的話記錄下來。回去的時候在飛機上,他便拿出來自我消化理解。到了公司,他總會把這些話中的精髓,作為“CEO”話題與他的團隊分享。第一次江南春可能還會講某某人說了什麼話,而第二次一定是加入自己理解的“江南春理論”了。

江南春現在掌握的知識與2003年剛創辦分眾傳媒的時候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當初,幾乎所有人都低估江南春企業家的能力,認為他更像一名銷售總監。江南春確實是塊做廣告銷售的好材料,他一直是分眾銷售中的NO.1。創業之初,江南春親自背著液晶屏到上海的幾十家樓一一去遊說,那兩年分眾樓宇廣告的每筆合同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分眾傳媒COO陳從容說:“江總的風格非常直接,那就是用數字說話,我們在一起談得最多的就是數字。”很顯然,江南春的成功,與他隨身帶著紙和筆的習慣密不可分。

毫無疑問,分眾傳媒是一家以銷售為導向的公司,江南春的血液裏流著銷售員的血液。以前他隻會賣廣告,不懂資本,不懂商業模式的再造,不懂價值鏈各環節之間怎麼定位。而現如今,以前一手獨掌分眾銷售大權的他開始放權。他的重心正在轉移,更像是公司的首席架構師。“這些都是在路上慢慢學會的。”江南春也將“邊走邊學”視為自己成功的第一要素。

正如伊莎貝爾·高潔所說:“隨時記下你的創意是個好主意,這樣就不會因為總想和別人探討你的新靈感,而去打擾別人。”這可是個讓你記下想法的不錯的主意。

靈感,是人們在藝術構思探索過程中由於某種機緣的啟發,而突然出現的豁然開朗、精神亢奮,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可以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但是它的產生卻是突然而來、倏然而去的,並不為人們的理智所控製,具有突然性、短暫性、亢奮性和突破性等特征。因此,如果不能及時抓住隨機產生的靈感,它可能永不再來。

我們要養成隨身帶著紙和筆的習慣。這樣,當你遇上什麼值得記錄的事或突發的靈感,就可以及時記下。有時不方便做較長的記錄,我們就可以先簡單地記上幾個能幫助回憶、聯想的詞句。有時在路上,騎車騎到一半,突然有了感想,可以停下來,掏出小本子,記上幾句;看電影時,看到某個鏡頭,聽到某句台詞受了某種啟發,掏出小本子,寫在上麵;甚至半夜裏從夢中醒來,突有所感,也可以順手用筆記在紙上。在需要的時候,這些就是我們的“寶藏”。

留住“第一印象”,隻有用筆及時記錄它。

托馬斯·愛迪生就知道隨時記下他的靈感的重要性,他常隨身帶一個筆記本,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靈感冊子”。他會將自己的靈感、創意和觀察所得逐一記錄下來。他的這個將靈感隨時記錄下來的習慣是受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影響,達·芬奇在其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素描、短文和隨筆,他經常會用他的左手反著寫下他的創意。愛迪生或許不曾顛倒著書寫過,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經常隨手記下自己在睡前、夢中、散步休息時閃過頭腦的每個細微意念。當他才思枯竭或缺乏創作激情時,他就會看他的筆記本,以期從上麵記錄的圖文中獲得他所需要的新靈感。1931年,愛迪生去世以後,在他的房間裏,人們驚訝地發現有3500多個這樣的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