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時的你,不妨拿出這種精神,去求助於你的親戚,哪怕是一個已經關係疏遠的親戚。畢竟,在任何社會,親情永遠是最可貴的!
當然,這就需要有一種“踏破鐵鞋”的毅力,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隻要你主動出擊,積極沾上這份親,那麼你就可拉近與遠親之間的距離,甚至變遠親為近親,以使其為你辦事。
方法四:訴說苦痛獲同情
通過向疏遠的親戚訴說你的苦痛,可以促使親戚予以同情,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某部部長,出生於江西一個貧困的山區,後來跟隨部隊跑出來,官至部長,把父母接出來後,再也沒有回去探望過。一年,他們地區遭受山洪災害,他的一個親戚受鄉親們的委托到他這裏來請求援助。聽到家鄉的災害情況,部長坐不住了,親自到民政部找部長拉關係,為自己的家鄉籌款。在這位部長的積極運作下,不久他家鄉的鄉親們就擺脫了災害的困擾。治標治本,不久,這位部長借故到家鄉看了一眼,並協同其他領導商討對策,終於解決了困擾家鄉多年的洪災問題。取得這樣的成績,親戚的功勞可謂功不可沒。
通常時候人們總是遮醜,不願意讓人家看出自己的短處,總是挺好的、不錯,給人的印象就是還行。
其實,利用親戚關係獲得同情並不難為情,即使為自己的事情而奔忙,人生在世,哪有隻靠自己活著的道理。終身你不求我,我也不求你,老死不相往來的老莊思想在現代社會中是站不住腳的。
四、成功案例
小郭是一個從山區出來的,在一家國企打工。人事科科長是他們村子出五服的爺爺的外甥女的丈夫。小郭初到這個城市,當時並沒有任何目的,隻是想自己闖一闖,一直做雜工混口飯吃。開始根本不認識那位外甥女,後來街坊鄰居串門講起來這件事情,才知道有這樣一個所謂的親戚。小郭的父親急忙請人修書一封,予以告知。通過在城市的這段時間,小郭也慢慢學會了一些城市的生活。得到消息後,於是提禮物登門拜訪。
科長對於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親戚一點興趣都沒有,隻是感到還算懂禮貌,從說話中覺得小郭還算機靈,收下禮物,隨便應付了兩句,就此告一段落。
此後,小郭經常到科長家去坐坐,慢慢地熟了起來,於是遇到諸如搬煤球等的事情幫忙弄一下。後來科長家有些力氣活總是等小郭來了做。
過了半年,公司準備再招收一批短期合同工,於是科長及時通知了小郭並找人代考,將小郭招收了進來,小郭從此結束了流浪的生活,成了家鄉羨慕的工人。
小郭通過逐層遞進的方式,將遠親變成近親,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飛躍,相信他還會繼續自己的飛躍。
五、誤區點撥
1讓親戚辦事切忌斤斤計較,親戚之間辦事畢竟不是經商做買賣,若講究誰投得多,誰報得少,追求量上的絕對公平,時時處處都斤斤計較,就不利於親情的維護和發展。
2求親戚辦事切忌強人所難,要盡量不給人家出難題,即使客觀原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也應給予諒解,不能過多地計較。
3經濟往來要清楚,切忌弄成一筆糊塗賬。兩者之間的金錢糊塗往來,極可能成為造成矛盾的禍根,而影響以後的辦事。
4求親戚幫忙時切忌為所欲為,不講禮節。要懂得在親戚交往中也有一個優化自己的行為方式的問題,如果方式不當同樣會得罪人。
讓你的“敵人”樂意為你辦事
一、情境導入
小吳與小孟都是某公司優秀的骨幹技術人員,可兩人因一次失敗的私交而有著甚深的過結。加之工作的競爭,兩人都將對方視作“敵人”。特別是,目前公司要在他們兩個人中選拔一人以後出國深道。於是,兩人不免有點“明爭暗鬥”起來。剛好在此時,小吳所進行的項目在快要接近尾聲時,出現了一個大難題,而小孟在這個問題方麵曾積累過一定的經驗。如能得到他的幫助,問題就會轉難為易,順利得到解決。但是,“這個‘敵人’請得動嗎?”“他能樂意幫忙嗎?”小吳心頭一團疑雲,該如何向小孟求助,他沒一點譜。
二、權威分析
這個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絕對的敵人,求人辦事時應該把你的“敵人”囊括進來。因為也許你們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關係,雙方的聯合更能甚至是才能將目標達成。也許你的“敵人”在某一方麵比你更有關係更有能耐,缺少了他就不能將事辦成……總之,求人辦事時不應該把你的“敵人”排除在外,明智的做法是能化敵為友,或采用一定的計策,讓他(她)樂意為你辦事,並讓你感到稱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