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支持立憲(1 / 2)

程德全在署理黑龍江將軍任上,披肝瀝膽,銳意改革,在外交和內政兩個方麵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政績。當程德全一心一意新政的時候,程德全的放荒政策卻出現了問題。由於先前放荒招墾進展很快,荒價收入可觀,這既給改革籌集了雄厚的資金,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首先是逐漸地使大部分商業資本轉移為呆滯的封建地產,放出的荒地得到開墾的隻有十分之二三。其次,程德全的改革新政又把收入消耗殆盡。到了放荒逐漸收攏,不再有大宗荒價收入時,程德全卻不得不麵臨財政的枯竭,市麵也呈現銀根縮緊的慘境。三十三年(1907年)春夏之交,致使“省城數百號鋪商鹹同涸轍之魚,立可待斃,報關閉者已有六十四家”。雖然程德全一再向清廷請求撥發巨款以救急,但都遭到冷遇。程德全身心交瘁,進退失據之際,清廷將東北設行省,以徐世昌為東三省總督,程德全署理黑龍江巡撫,從此,隻能事事聽從於總督,更加無所作為,程德全便一再稱病奏請開缺,此舉正和徐世昌之意,遂於1908年初,以程“腿疾未痊,建議軍機處,賞假數月,回籍就醫”,清廷將程德全署理黑龍江巡撫一職開缺。

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慈禧相繼去世。宣統元年(1909年)初,攝政王載灃將徐世昌內調。也許是受慈禧太後餘蔭的恩惠,攝政王載灃命錫良出任東三省總督,程德全於四月初五(5月23日)複被起用為署理奉天巡,旋實授,主持清帝“龍興之地”的政務。可因奉天巡撫一職,與總督同城,權責交叉,難以行政,遂於翌年三月初九日(4月28日)裁撤,程德全又被委以重托調任江蘇巡撫。其間,自從義和團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鎮壓之後,清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的奴仆,其腐敗和賣國行徑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封建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特別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蓬勃興起。清政府為苟延殘喘,遂從三十一年(1905年)開始,玩弄起“預備立憲”的騙局,對於清政府這個權宜之計,立憲派和清朝統治集團內部的一些不滿現狀的官員卻借勢而起,他們紛紛組織團體,發表政見,倡導立憲,參政議政,發出了請開國會的呼聲,程德全此時在署理黑龍江巡撫任上,正因施政受挫,屢受朝廷冷遇和東三省總督挾製,感到立憲正逢時機。遂以封疆大吏之身,率先上書朝廷,一日三上奏折,要求召開國會,並提出實行憲政辦法八條:政府必負責任以合立憲製、府縣宜會議以備國會擴張、調查國內習慣以資采用、方科宜增法製以充智識、法行自近以動天下觀瞻、實行憲政以化滿漢界限、速開憲法研究所以俾講求、分別緩急以免顛倒秩序”,詳陳立憲的主要內容,並坦誠剖白:“微臣久處邊陲,見聞僻陋,頻年目擊兩強奪我東方權力,深為怵心。況自日俄協約、日法協約屢見報章,彼此棄仇尋好,協以相謀,侵逼之來,豈必在遠。我若不於此時大辟新規,實行憲政,開國會以大伸民氣,先躬行以激動人心,不惟有他族吞噬之憂,抑將有自相魚肉之禍,此則臣眷念家國而不能不激切上陳者也。”宣統二年(1910年),程德全調任江蘇巡撫。其時,根據朝廷規定,“督撫不同城”,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開府江寧(南京),而江蘇巡撫衙門則設在蘇州。素以革新自命的程德全,很快便與立憲派人士如張謇、沈恩孚等過從甚密。同時,受蘇州工商資產階級的影響,他的政治態度更加激進,被江蘇立憲派士紳認為是開明官員。那麼,江蘇的立憲派都是些什麼人呢?立憲派的隊伍成分比較複雜,但其中堅力量是從地主、官僚、商人轉化過來的資產階級上層人物,它的成員大多擁有土地,與封建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他們始終不要求取消地主階級的統治,而竭力維護清王朝,但又由於他們不滿意封建政權的過於腐朽,妨礙他們發展資本主義。他們也不滿意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過分掠奪,要求爭回利權。所以說立憲派是一些“重視用改革、改良的手段來維護清封建王朝統治的以‘君主立憲’為最高目標的改良主義者”。立憲派這些特征無疑正符合程德全的口味,因此,一到江蘇他便投入立憲派的主張的活動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程德全與張謇等人協商後,積極參與了“十八督撫將軍都統上書”的活動。其政治主張是:再次要求召開國會,設立責任內閣,早日實現君主立憲製度。這一舉動表現他已經對清廷的現行統治製度完全喪失了信心。之後,他又多次上書朝廷,請求清政府盡快設立責任內閣。還對清廷以人民和議員程度不高為借口拖延民主步伐提出異議:至於人民負擔義務,乃立憲國民自有之天職,按之憲法原理,所謂義務者,乃對於權力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