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愧對父親一汪淚(2 / 3)

家中的情況很快就起了變化,一日三餐白麵饅頭換成了玉米麵窩頭,每周改善一次生活的習慣被取消,各種開銷嚴格控製。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父親對我依然是疼愛有加,由於每天吃玉米麵饃,對父親不太好的胃影響不小,母親就特意為父親蒸些白麵與玉米麵混合的花卷,可每次吃飯時,父親總是將他的那個花卷讓給我,或者分一半給我,記憶最深的是他經常在飯桌上憶苦思甜。父親十幾歲就失去了父母,所以我也無緣見到爺爺奶奶,他每次講到饑腸轆轆時揀人家扔在地上的燒紅薯皮吃,就忍不住傷心落淚,他對今天的生活很珍惜很滿足,我想這便是他勤勤懇懇工作的原因吧,那是一種對新社會的報答啊!心目中的父親是一位慈祥、善良和正直、清白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與反麵人物聯係起來。我現在仍能清楚地記得父親的講述:“我沒有犯過他們所說的那種事,但不說不讓過關,最後他們看實在問不出什麼,就提示你嚐過商品沒有。幹這行的哪個人不嚐那才怪呢,這下他們算是找到了突破口,便按一年嚐多少次,價值大概多少作價,算出了退賠款。”當時,雖說自己還處於年幼無知階段,但很為父親打抱不平,現在想起來,處於那場動亂的暴風雨中,老家那個縣城基本上還未太出格太過分,這與不少地區受極左思潮衝擊遭受的傷害是不可一比的。艱難困苦的日子並沒有擊垮父親,他以更加積極勤奮的態度對待工作,不僅贏得了各方麵的好評,而且照拿每年的先進榮譽,這時的我也很爭氣,以品學兼優的成績在縣城小有名氣,成為父親的驕傲。

我初中畢業後,父親按照當時的政策,為我辦理了留城待業的手續,那會兒正是批林批孔、學校基本癱瘓時期,我們同學大部分都放棄了上高中。沒想到的是,我這一待業就是整整的五年,也讓父親傷透了腦筋,他看到我痛苦不堪的樣子,知道我不願意待在家裏吃閑飯,總是勸我耐心等待,並時常給我找一些臨時工的活兒幹,可那基本上都是些體力活兒。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加上自己年少方剛,吃點兒苦也不在話下,工作種類和地點走馬燈似的變換,我曾好幾次把心中的失望、憋悶、委屈和矛盾發泄到父親身上,抱怨父親不能給自己安排一個合適的工作,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四年多的時間社會上沒有在留城待業青年中招過一次工,父親又能怎麼樣呢,他同樣為我憂慮操心,無奈之中隻是默默地更加勤奮工作。不知不覺地發現了他的體力有些不如以前,母親總是讓我在閑暇時去幫父親進貨,從裝車、拉車到卸車。盡管我心裏是想減輕父親的一些負擔,但一想到這麼長時間自己吃閑飯在家,就覺得無臉見人,表現出極大的不情願,為此,我曾聽到了父親唉聲歎氣。就在七十年代即將過去之時,我以較好的成績考取了電力技校,父親也終於一掃臉上的陰霾,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離開了父母,我很快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由於沒有上過高中,一些課程顯然有點吃力,我就勤學好問,采取笨鳥先出林笨人先起身的辦法,一個學期沒拉下一門課,為的是放假時向父母獻上一份好成績。我幾次往家中寫信,彙報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特別是叮囑父親不要累壞了身體,注意勞逸結合。父母都是文盲,沒有回過信,有時托人捎來點兒生活費。等放假回到家,從母親那兒得到的消息是,父親好像已經變成了一個工作狂,簡直成了一個地道的公家人,六十多歲的年紀,仍然像以前那樣進貨、裝車、卸車,除了在家吃三頓飯,夜裏還在單位值班,哪有什麼工作時間長短、待遇優厚之說,況且那個年代根本也沒有獎金和嘉獎,就連身體有了病也從不提出休息。單位進了一批新人,父親的那種辛苦不僅不會得到認同,甚至還不被理解。我感到父親確實有點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同時又感覺到有點不可思議。看到父親雖然精神狀態相當不錯,可是身體已顯疲憊。我再三囑咐父親珍惜身體,如果有了病一定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