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定義
對謊言我們都不陌生,謊言滲透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充斥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我們可能時時處處都需要與謊言共處。法國的沃爾納格說:“人人生來都是純真的,每個人死去時都是說謊者。”但我們真正了解謊言嗎?它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它以何種麵孔與我們相遇?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來麵對它?
德國心理學家休特林說:“謊言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對別人進行的某種欺騙,是一種有意識的虛假性發言。”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謊言一定含有虛假欺騙的意味。說謊者在撒謊時,對事情的真相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隱瞞或扭曲,其目的就是想要誤導別人的判斷。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故事“狼來了”,就是撒謊的最佳注解。放羊的小孩明明沒有發現狼的身影,卻大呼“狼來了”,目的就是想要誤導山下勞作的農人上山來打“狼”,滿足自己捉弄他人的心理需求。“狼來了”顯然是對真相的扭曲,毋庸置疑是謊言。
除了傳遞出來的信息與真相不符,帶有明顯的欺騙性,謊言往往是撒謊者有意識的行為,即在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把謊言當做真相來說。比如二戰時期,希特勒手下臭名昭著的宣傳鼓動家戈培爾有過一句最著名的話:“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他整天稱亞利安人是優秀人種,說猶太人有一個天大的陰謀,想要毀滅德國,於是德國人民也就相信了。二戰的悲劇就是在謊言中釀成的。
最近的例子,是美英攻打伊拉克。伊拉克並沒有他們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是美英的政治家們對世人說:有。於是出兵。明知沒有,卻無中生有。這樣的話,也是謊言。
在現實生活中,謊言與我們可謂須臾不可分。我們的愛人、朋友、同事及素不相識的人,在與我們的交往中,常常撒下一些謊言;而我們自己在社交活動中也時常因為種種原因有意無意地運用謊言。
說謊是人類天性的表露
人人都會撒謊,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世界上不會撒謊的人大概隻有三種:聖人、白癡、嬰兒。撒謊可以說是人類天性的表露。
一個剛學會走路說話的小孩,為了獲得母親的一個親吻,為了獲得一塊香甜的糖果,他也會努著小嘴撒上一個謊。
一個年年都是“三好生”的小學生為了獲得一次和同學去郊外野餐的機會,他會理直氣壯地告訴父母,周末的作業習題他都已經完成了,而事實上他才做了一半。
一個品學兼優的女中學生為了在周末下午和自己中意的男同學一起去看《泰坦尼克號》,她會紅著臉告訴父母,她要和同學一塊兒去買書。
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進了一家聲名顯赫的大公司,感到春風得意,對著豔羨不已的朋友誇口說他一個月的薪水有多少多少,而事實上他的薪水隻有他說的一半。為了麵子,他撒了謊。
……
撒謊在人類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有位西方哲人說過,社會就是由謊言組成的,人與人之間就是互相撒謊的關係。
這句話顯然是過於偏激了。但不可否認,撒謊的確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隻要我們稍稍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謊言如同秋天的落葉一樣遍地都是。
《聖經·創世紀》記載:上帝創造人後,讓其生活在富饒美麗的伊甸園中。蛇騙夏娃說,她有權吃智慧之樹上的果實,夏娃接著又騙亞當吃了果子,後來亞當又對上帝撒謊,企圖隱瞞了自己違反上帝戒律所犯下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