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是關於人類起源的故事。但是我們從這裏看到的除了人類的起源,還有謊言的起源。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人類自童年時期,就無師自通地開始說謊了。
說謊,也許是人類的一種天性。小孩從會說話時就開始說謊,當他吃東西的時候,你向他索要,他會把東西藏到背後,對你說:“沒有了!”這是一種天真的謊言。
兒童心理學家從心理發生的角度研究謊言的產生,他們中有些人認為撒謊出於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當實話實說會帶來利益損失的時候,人自然而然開始運用謊言。一個不小心打碎了花瓶的孩子,一旦想到母親的斥責甚至是皮肉之苦,當然會不由自主地琢磨是不是把責任轉嫁到小花貓身上。另一類謊言起源於教育失當,低齡兒童(4歲以下)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還不能將自己的想象和事實完全區分開,於是在描述事實的時候往往加入自己的幻想。假如這種混合式的表達產生有利的結果,又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正,兒童的行為就會被強化,長期的強化將使撒謊成為行為習慣固定下來。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環境中,誠信是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撒謊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道德敗壞、品質低劣的表現。有良知的撒謊者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謊言而深受良心的譴責。但一位知名的心理學家卻說:“說謊是人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可以說,說謊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大‘成就’。”也有研究結果表明,多數人每天大約撒兩次大謊,三分之一的談話中有某種形式的假話,五分之四的假話沒有被發現,80%以上的人為了保住職位而說謊,60%以上的人至少對他的伴侶說過一次謊。
現在我們知道了,謊言的曆史與人類的曆史一樣悠久,而謊言的運用範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也讓我們驚訝。現在你是否明白為什麼有些時候你會不自覺地運用謊言來為自己開脫?是否能夠理解你的社交對象有時向你撒謊?因為說謊在很多時候,根本就是一種天性的表露,在人的血液裏存在著說謊的動因。
撒謊,社會角色的要求
從古到今,誠實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美德,各種社會準則、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宗教教義、書籍報刊都把誠實奉為至高無上的美德。人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接受關於誠實的教育,而事實上都是謊言相伴終生。
社會學家也把謊言作為研究對象,他們認為有些謊言實在是出於不得已,雖然人本身並不想撒謊,但是社會角色卻迫使人不得不撒謊。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決定了人如何思維以及如何表達。
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摔破了媽媽心愛的杯子,媽媽追問的時候,他如果承認是自己摔碎的,免不了要招來一頓訓斥、責備甚至是皮肉之苦。假如他這時撒個謊,說是小花貓幹的,媽媽就不會責備他了,甚至還可能關切地提醒他別讓碎瓷片劃破腳。你看,同一錯誤,誠實和謊言卻帶來截然相反的效果。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不假思索地選擇了用謊言來保護我們自己。
魯迅先生說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人生了個兒子,大家趕緊去道喜。一個說這孩子麵相好,長大了一定當官;另一個說,這孩子長大後一定發財。眾人七嘴八舌,盡挑好聽的說。主人聽得心花怒放,忙用酒肉款待他們。此時,來了一個人,他說,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死。結果主人大怒,用亂棍將其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