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小子,發什麼呆,開始體檢吧。”腦子裏想著其他的事,奧卡一點沒注意,自己已經來到了軍醫房,波西卡圖百夫長正招呼他上前,而就在他旁邊,一名看上去已經年歲不小的人正坐在椅子上微笑地看著他,想必就是軍醫托裏斯了。說起軍醫,不得不提及羅馬的醫學,和古老的中國類似,雖然受製於對外國曆史的不了解,我們說不出生活在羅馬文明的像華佗、張仲景、扁鵲這樣如雷貫耳的神醫名字但無可否認的是,古老的羅馬同樣誕生了很多偉大的醫學家、醫學發現和醫學創造。與中國古代戰爭中大多臨時征集的醫師不同,羅馬軍隊中配備的是專職軍醫,相關體製的創立也比中國最早可見於文字記載的南北朝時軍醫劉涓子要早很多年,因為羅馬軍隊大多為步兵,戰鬥又多數發生在短兵交接情況下,產生外傷的幾率很大,所以羅馬軍醫非常善於治療外傷,比如手術、截肢等。而中國的大夫,似乎更偏重於治療內疾,對於外科似乎有些忌諱,華佗想要為曹操開顱結果慘死就是一例。
體檢的項目很多,在奧卡看出乎意料的細致,身高方麵,由於奧卡的年齡並沒有達到法定的參軍年齡,但由於將軍的親口命令自然有所放寬,不過,當托裏斯瞥了一眼奧卡的體型之後,立刻就覺得放寬要求是多此一舉了。羅馬人其實平均身高並不高,和中歐、北歐人相比更是隻能用矮來形容,所以,羅馬征兵條例上的要求是,達到征兵年齡(20至25歲)的人,身高必須達到1米7以上,最理想的是6羅馬尺即1米77,而奧卡重生後的這副身體雖然才16歲,但已經有至少1米75的身高,完全符合要求,另外體重方麵由於奧卡一直以來的合理鍛煉,十分標準,體型健壯勻稱,用托裏斯的話來說就是憑奧卡的這副身材,去羅馬城隨便秀秀渾身的肌肉和體型都能勾搭一大群欲求不滿的貴婦了。體重測完,托裏斯要求奧卡褪去所有衣服,開始檢查是否存在傳染病、皮膚病和隱疾,另外還詢問了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讓奧卡頗為感慨,沒想到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已經將兵員素質看得這麼重要,難怪羅馬存在那麼長時間,幾乎大部分都處於四麵圍攻的情況下,還能遊刃有餘的應付,全是因為走的是絕對精兵路線的緣故啊。當然了,不同的國情有不同的策略,古代中國之所以沒有推行這樣近乎苛刻的精兵路線,自然也是各種因素決定的,其中孰優孰劣不能一言評斷。
忙活了整整一早上,身高、體重、體能、視力等等,全部搞定,托裏斯終於滿意地在奧卡的士兵招募文件上填寫了所有項目優秀的評語,然後鄭重交給了奧卡印刻著他名字、特征、所屬軍隊番號的鉛製身份牌奧卡立刻會意地將身份牌掛在脖子上,掩在衣領裏。另外,奧卡還領到了一整套士兵製式的生活用品,包括飯缸、水壺、手斧、鐵鏟等等,裝備什麼的,因為奧卡自己準備了,就沒有再領,以後如果作戰損壞了,自然可以去後勤處置換和修理,不過會收取少量的費用作為軍團技工的報酬。由於還沒到發軍餉的時候,所以奧卡並沒有領到自己的第一份寶貴軍餉。
在接受了托裏斯醫生和波西卡圖百夫長的恭喜之後,奧卡決定直接去營房和自己的戰友一起吃飯,正式融入軍隊大家庭,當然了,在這之前,奧卡還要先去自己的營房,看看日後會和自己朝夕相伴的同袍。奧卡目前的正式編製是隸屬於帝國第十三兵團第四大隊第三小隊第六班,他將會有7個同伴住在一起。
和波西卡圖百夫長說了之下,奧卡便獨自離開了,醫務室和征募處並排,外麵就是一個呈正規長方形的巨大操場,此時,訓練的軍隊已經解散,三三倆倆地準備回去吃飯。操場的對麵是兩幢石製的高樓那裏是司令部和集會廳,操場的左側則是一片錯落的房屋,分別是後勤處、倉庫、金庫、工坊等,而右邊,分四列,每列10排,總共400幢規格相同的土磚營房,每一列、每一排都在牆壁上都醒目地刻繪著番號,讓人一目了然,自然就是士兵的宿處了,按這個數字推算,奧卡估計長年駐紮在這裏的軍隊大約是六大大隊,剩下的都在外麵,每隔一段時間應該會輪換,這樣依次調出戍守邊境。
看了一眼操場上的無數身影,奧卡心情暢快地向自己的營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