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溫體仁的反戈一擊(1 / 2)

溫體仁為了討好皇上獲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惜與大多數人為敵。他善於揣摸君主的意圖,站在皇帝的一邊假裝受害者,讓皇帝認為他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君主,才受害、成為眾矢之的的,從而博得君主的好感,達到自己升遷的目的。

崇禎皇帝即位後,便大刀闊斧鏟除熹宗時的寵臣,他挖掉了以奸宦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連坐者不下百餘人,為肅清魏忠賢的餘毒,崇禎帝下大決心更換朝廷官員,一時間罷免了大批官員,造成朝官嚴重缺員。在補充朝官的過程中,有些陰謀家、野心家乘機鑽營,爭權奪勢,搶占高位,結果,崇禎朝廷仍舊重蹈複轍,朝中大權仍被少數奸臣把握;權貴們依舊結黨營私,幹著禍國殃民的勾當。

明朝內閣體製限定六名成員,稱做首輔、次輔、群輔。為了補充內閣成員,崇禎依照祖宗法規,先由九卿共同提名,選出六名以上候選人,再由崇楨帝親自抽簽決定,前一道程序叫做會推,後一道程序叫做枚卜。閣臣名單剛剛確定,詔命尚未頒布,朝臣中已是議論紛紛了,通過各種渠道,各種關係,朝臣們幾乎人人盡知內閣成員選舉結果。

禮部侍郎溫體仁,由於資曆、名望不夠,不在會推名單之上,他又氣又妒,兩隻眼睛都紅了。溫體仁進士出身,為人圓滑、城府深、老謀深算,尤其善於窺測政治風向。所以,神宗、光宗、熹宗三朝為官,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運亨通。魏忠賢當權時他不吃虧,魏忠賢垮台後他沒倒黴,真可謂混世有術,八麵玲瓏。魏忠賢被除,朝中大權又鹿在中原,溫體仁認為時機已到,躍躍欲試,想加緊實現其竊取權柄野心的步伐。不料,此次入閣無望,溫體仁豈肯善罷甘休,他盤算了一下,就去找禮部尚書周延儒。周延儒也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靠著玩弄權術、大耍兩麵派手段深得崇楨信任,在皇上麵前也算是個紅人,但此次會推也未被提名,心中憤憤不平。溫、周二人“同病相憐”一拍即合,私下裏共商陰謀,要合謀推翻內閣選舉結果,否定會推名單,排斥重臣,從而擠入內閣。

他們先做好幕後工作,在朝臣中拉攏親信,散布流言,不惜重金收買宦官做為內奸。他們選中名列會推名單之首的錢謙益作為突破口,吹毛求疵,大搞他的材料。由溫體仁首先發難,向崇禎呈交了所謂的“神奸結黨”疏。疏中惡語攻擊錢謙益,翻出陳年舊帳,借題發揮,專揀崇禎帝深惡痛絕的罪名扣在錢謙益頭上。

在熹宗天啟二年,錢謙益受命主試浙江,考試後錄取嘉禾才子錢千秋為省試第一名。後來發現錢千秋的作文試卷中引用了一句俚俗詩:一朝平步上青天,不想這句詩觸動了當權者的忌諱,便妄加罪名,取消了錢千秋的會試資格,並遣戍邊地。錢謙益也因此受到牽連,先是被罰了俸祿,後被削職為民,遣回原籍。這已是六七年前的舊事了,況且錢謙益早已被召回朝廷,官複原職,取得了熹宗的原諒。

溫體仁在奏章中不僅舊案重提,而且誣以結交黨朋、營私舞弊、貪汙受賄、包藏禍心等不實之罪。這幾種罪名都是崇禎帝平生最憎恨的,看畢奏章,崇禎勃然大怒。

第二天朝會時候,文華殿內莊嚴肅穆,文武大臣分立兩側,年輕的皇帝朱由檢高高在上,龍顏含威,巡視著朝堂上的每個人。崇禎雖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自登基以來就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一心振興江山社稷。他以唐宗宋祖要求自己,勤政節儉,事事親躬,但是,崇禎身處末世,朱家王朝如日落西山,人力難回;另一方麵,崇禎剛愎自用、喜怒無常,多疑孤僻,且又主觀急躁,處理朝政往往失於明察。此時,崇禎的臉色陰沉沉的,他看了一眼錢謙益,見他麵帶春風,眉挑得意,心中一陣厭惡,隨即命侍臣傳令,讓錢謙益與溫體仁當廷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