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章 前期調研不可少(1 / 1)

做重大決策之前,一定要先做調研。為了省錢而少做甚至不做前期調研,隻憑感覺做決策,結果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和阻礙,欲進不得,欲罷不能。切記:該花的錢不能省!

昆曲《十五貫》很有名,裏麵講的是蘇州知府況鍾斷案的事。這位況鍾,是曆史上有名的清官。明宣德五年(1430),況鍾出任蘇州知府。

當時蘇州府的賦役繁重,豪族官吏更是營私舞弊,弄得蘇州民不聊生。況鍾到任,第一次升堂辦事,府衙官吏們便拿出一大堆公文來請他處理,況鍾則假裝什麼都不懂,左右請教,並全都按照他們的意見辦理。這樣一來,府衙的官吏們十分高興,以為這個新來的知府不過是個糊塗蟲。過了三天,況鍾把府衙的官吏們召集起來,厲聲說:“那天我升堂,我什麼事都征求你們的意見。你們不識好歹,該辦的事阻止我,不該辦的事偏讓我按你們的意見辦。你們這些家夥,長期以來,就這麼營私舞弊嗎?你們的罪行早該處以死刑了。”

說完,把幾個為首的奸吏揪了出來,當場捶殺,並把那些貪虐庸懦者全都斥退。這一事件震動了蘇州府,此後,官吏和老百姓,人人遵紀守法,吏治清明。在位期間,興利除弊,不遺餘力,蘇州百姓奉若神明。

況鍾剛到蘇州任職,對這裏的情況不了解,所以先保持低調,讓那些奸佞放鬆警惕,他則暗中了解情況。在做了充分的調查研究之後,他處理問題穩、準、狠,對奸吏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

做重大決策之前,一定要先做調研。春秋時魯國的“曹劌論戰”也是一種前期調研。齊國攻魯,曹劌想為國效力,他去見魯莊公,問莊公準備憑什麼抵抗齊軍。莊公說自己平時有什麼好吃的好穿的,總是分給大家一起享用,人緣還不錯。曹劌說這點小恩小惠,不提也罷。莊公挺不好意思,又說自己從不忘祭祀神靈。曹劌又說,在這節骨眼上就別提神鬼的事了,神現在幫不了您的忙。

莊公又說,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時候,自己都盡可能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這才點頭,說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看來可以和齊國打上一仗。

曹劌做的就是戰前的調研,摸一摸莊公的民眾支持率怎麼樣。不過他的調研在今天看來很粗放,沒有數據分析,無法量化,現在的調查公司比他要專業得多了。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兵朝鮮之前,除了美國蘭德公司對這次戰爭進行的戰略預測之外,還有歐洲的一家名叫德林的公司,傾其所有,甚至不惜虧本倒閉,花巨資研究了有關朝鮮戰爭的問題。經過大量研究分析,該公司認為:如果美國向朝鮮出兵,中國也一定會出兵;若中國出兵,美國注定要失敗。

這一份研究報告的主要結論隻有寥寥數字:“中國將出兵朝鮮”,還附有380頁的研究報告。在朝鮮戰爭爆發前8天,德林公司欲把這一研究成果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對華政策研究室,但美方認為價碼太高而沒買。而嫌貴的後果是什麼呢?正如我們後來所知美國盲目出兵朝鮮,中國隨即派出了誌願軍抗美援朝,使美軍慘敗。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人為了吸取教訓,仍然花費了280萬美元買下了德林公司的這項研究成果。

大型跨國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的市場或是開展一個新的項目之前,總是會花費巨資進行市場調研、可行性評估、整體策劃等前期準備工作。這樣,盡管前期耗資不菲,可隨後的發展便往往是一馬平川了。反觀我國的有些企業,為了省錢而少做甚至不做前期調研,隻憑感覺做決策,結果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和阻礙,欲進不得,欲罷不能。切記:該花的錢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