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交通不便,地方官員當麵向上級彙報工作的機會不多。下級向上級彙報工作主要靠文書,向朝廷寫的報告叫奏牘。既然見麵不便,文字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曾國藩深知這一點,奏議是臣子最重要的事,必須謹慎對待,下一番功夫才行。很多名臣都是奏牘的高手。我們今天看《古文觀止》,其中很多文章都是奏牘文書,也就是彙報材料。賈誼、韓愈、歐陽修、蘇軾、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都是寫彙報材料的高手。
李鴻章入幕後,曾國藩開始主要讓他負責文書工作。這是為官者的一項重要素質,訓練的是如何與上級打交道。當時隻有地方大員才有上奏折的權力,李鴻章雖然也在安徽練了幾年兵,但是最多不過是個記名的道員,還沒有直接和朝廷對話的資格。曾國藩讓他負責起草奏折,一方麵是知道他的筆下功底不錯,用他比較放心,另一方麵也含有培養之意,李鴻章以後獨當一麵,這一關必須過硬才行。湘軍的主要頭目,無論是左宗棠、胡林翼還是曾國藩,都是這方麵的高手,因此有天下奏牘三把手的說法。
鹹豐八年(1858)底,湘軍李續賓部在三河鎮被李秀成、陳玉成全殲,李續賓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華等400多將領戰死,是湘軍出師以來最大的損失。事情過後,胡林翼奏陳其事,請求給予優厚的追贈,語極沉痛誠摯,鹹豐帝也被打動了,禁不住涕下,他在批文中寫道:“詳覽奏牘,不覺隕涕。惜我良將,不克令終!尚冀其忠靈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下令追贈李續賓為總督,他的父親賞賜給光祿大夫封典,兩個兒子都賜予舉人出身,並送部引見,賜銀500兩。其他的也都按照胡林翼的請求辦理。
李續賓雖然是湘軍悍將,但是卻沒有正式的官銜。這次一個人得到了皇帝這麼厚重的賞賜,不能不說胡林翼的奏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此,胡林翼也深感自豪。他在鹹豐九年(1859)正月初一給左宗棠的信中說:“天下奏牘,僅三把手,而均在洞庭以南。此三子者,名次高下,尚待千秋。自問總不出三名之下。倘其抑誌拊心,儲精厲學,則不肖尚未可量也。”
胡林翼對自己的奏牘功夫很是得意,將自己與曾、左並列,稱天下奏牘三把手,並說自己“尚未可量”,實則有以己為首之意。而左宗棠則說:“當今善章奏者三人,我第一。”曾國藩從未爭過第一。據民國的徐淩霄、徐一士兄弟說,三人各有特色,曾之雄偉,胡之懇切,左之明暢,都超乎常人,不分先後。但從學問根柢而言,“國藩為獨優矣”。
曾國藩文章高妙,所以奏牘也非他人可及。據有人研究,他的奏稿也分不同時期,有顯著變化。總的特點是:明快簡練、凝重沉穩。但前期的奏稿顯得戇直、激切、倔強。後期,即1858年重新出山以後,其特點則變為綿裏藏針、縝密老到、平淡質實。1858年是他仕途變化最明顯的一年,經此番風波,他漸趨謹慎,在奏牘中也充分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