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附曹操的這段日子裏,劉備的自信心降到了他這一生中的最低點。在曹操聯合孫策、呂布對袁術發起總攻之前,劉備甚至做了一件完全是為了取悅曹操的事情。
這一日,曹操大軍來到豫章界上,與劉備會合。劉備一進曹營,就給曹操獻上了一份大禮。這份大禮不是別的,竟是兩顆血淋淋的首級!
曹操見了,大吃一驚,連忙問道:“這是誰的首級?”
劉備說:“這是韓暹、楊奉的腦袋!這兩個人投歸呂布後,駐紮在沂都、琅邪兩縣,放縱軍士燒殺搶掠,禍害徐州,百姓怨聲載道。我因此設宴邀請他們前來,假稱商議大事。等他們來了,關羽張飛兩位兄弟,一人抓了一個殺了。然後將他們的部屬收管,嚴加約束。因為此前並未請示,今日特來請罪!”
劉備嘴上說的是“請罪”,實際上是想邀功!那麼,劉備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劉備這一次有點自作聰明了。
不久前,曹操出征張繡,張繡望風而降。曹操得意忘形,竟然與張繡的寡嬸勾搭,激怒了張繡。張繡趁著曹操不備,發起偷襲。曹操大敗,手下的軍士趁亂大肆搶掠。曹操手下大將於禁未奉將令,自作主張,將違背軍令的士兵一一擒拿正法。於禁這個“自相殘殺”的舉動一度被謠傳為叛亂。曹操事後查明真相後,不但沒有懲罰於禁擅自行事,反而大大嘉獎了他。於禁因此被封為益壽亭侯,並一躍成為曹操跟前的大紅人。
劉備誘殺韓暹、楊奉,正是對於禁的一種模仿。他自以為揣摩透了曹操的心思,希望投其所好,也能像於禁一樣獲得曹操的青睞。
曹操聽了劉備述說的原委,心裏不禁咯噔一下,但表麵還是一如往常,說:“你為國家除害,立了大功,何罪之有?”當即如劉備之願,賞賜了劉備。劉備很高興,卻不知道這件事已經給自己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濃重的陰影。
正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劉備的這次不告而殺的舉動,非但沒有強化曹操對他的好感,反而引發了曹操的顧慮。
曹操想:“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個人為了聲譽,可以三讓徐州。為了求生,又可以屈身呂布。柔如處子,忍辱負重;剛如脫兔,暴殺韓楊。到底哪一個才是他的真麵目呢?這樣的一個人,會不會真的像荀彧、程昱所說的那樣,成為自己最大的禍患呢?”
就從這一天起,曹操對劉備起了防範心理。
擊敗袁術後,曹操回師之前,假意撮合呂布和劉備,要他們和諧共處。呂布劉備均各答應了。
此後,曹操決定翦除呂布後再與最大的對手袁紹展開決戰,於是寫密信給劉備,要他做好準備。劉備對曹操的做法早已見怪不怪,立即寫了回信。
不巧的是,劉備的回信被呂布截獲。呂布這才明白,曹操和劉備一直在唱雙簧,而自己則被死死蒙在鼓裏!
呂布暴怒之下,立即對駐守小沛的劉備發起瘋狂攻擊。劉備僅有三千人馬,雖然關羽張飛神勇,但畢竟寡不敵眾,再一次被呂布擊敗。
劉備的這一次失敗,慘到了極點。劉關張三兄弟自結義十幾年來,從未分開過,但這一次卻被呂布打散。而劉備的家小眷屬則又一次落入了呂布之手。
劉備滿心以為傍到了曹操這個大靠山,可以很輕鬆地鏟除掉自己最痛恨的對手——呂布。沒想到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整個家底又都輸光了,劉備隻剩得孤家寡人,形隻影單!
劉備不是沒有失敗過,但這次失敗是他有史以來敗得最徹底的。這一個階段,又正好是他自信心最不足的時期,劉備看看自己孤身一人,一無所有,頓生絕望,竟然起了自殺的念頭。
如果劉備一直一個人沉浸在這種絕望狀態中,那麼,他的人生結局就要提前上演了。幸運的是,他的謀士孫乾在亂軍中逃出,正好碰到了劉備。
兩個人抱頭痛哭,盡情宣泄了一番。劉備極少對別人吐露內心深處的隱秘,但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慘敗卻擊碎了他的心理防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於沮喪情緒時,更容易失去控製力,而傾向於對他人自我表露。劉備忍不住平生第一次吐露了自己的彷徨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