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相反也是一種模仿(1 / 2)

傲慢會將所有的幸運拒之門外。

因為傲慢,劉備差一點錯失讓“臥龍鳳雛”二賢合璧的機會。而他的最大的對手曹操,也因為傲慢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赤壁慘敗後,曹操很快恢複了元氣,新近又擊敗了西涼馬超,曹操“勝必驕”的老毛病再次發作。西川張鬆千裏迢迢,拿著整個西川的地形圖,主動要獻給曹操。但不巧正好趕上曹操的“發病期”。曹操十分傲慢,又見張鬆容貌醜陋,更是不屑,竟然沒給張鬆好臉色。張鬆獻媚不成,大傷自尊,出言不遜,頂撞曹操。曹操大怒,要將張鬆斬首。幸好楊修為他求情,但還是挨了一頓亂棒。

曹操就這樣錯失了一個攻占西川的良機。張鬆又氣又急,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頓時起了強烈的報複之心。

張鬆盤算了一下,要靠自身的力量,直接報複曹操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隻能通過幫助他的對手來實施間接報複。

曹操當前的主要對手就是劉備、孫權。張鬆一向眼界很高,劉備、孫權原本都不被他放在眼裏,唯有曹操,才是他心目中的天下雄主。但現在他對曹操表白失敗,要報複曹操,就隻能考慮劉備、孫權了。孫權一貫運用示弱策略,張鬆還是看不起他。這樣,劉備的形象一下子就脫穎而出,變得光輝萬丈了。

張鬆一有了定見,驗證性偏見當即就發揮作用了。張鬆越想越覺得劉備聰明仁義,本來就該是最合適的人選。張鬆當下撥轉馬頭,直奔荊州而去。

再說諸葛亮占住荊州後,按照他的戰略設想,早就在惦記著西川了。他派出的細作探聽到西川張鬆被曹操亂棍打出,轉而直奔荊州的消息,立即飛報諸葛亮。諸葛亮感覺有戲,馬上做好了周密的安排,就等著張鬆入套。

張鬆剛到荊州地界,趙雲、關羽先後在路邊迎候。隨後,劉備又親率諸葛亮、龐統迎接。張鬆和劉備素昧平生,本無資格享受如此隆重的接待禮遇。在正常狀態下,過度合理化效應會提醒機敏過人的張鬆,其中必然有詐。但此時張鬆正好處於驗證性偏見占主導作用的心理狀態,劉備的這一係列禮遇,正好驗證了張鬆的內心傾向。張鬆不但不覺得過份,反而更加堅信劉備就是自己最值得投靠的主人。

在諸葛亮的授意下,劉備絕口不提西川之事,隻是一味給張鬆帶高帽,哄得張鬆心懷大暢。

一連三日,劉備隻是好酒好菜好招待。張鬆要告辭而去,劉備又在十裏長亭設宴為他送行,依然不提西川之事。

劉備既已充分表明自己無欲無求,他對張鬆的厚待禮遇,在曹操所為的襯托下,可就成了莫大的惠益了。張鬆不是個沒見過世麵的人,如果不是曹操無意中為劉備抬轎子,這三天的禮遇未必就能感動張鬆。張鬆過意不去,心裏的話實在憋不住了,劉備卻又十分及時地添了一把火。

劉備說:“敘談三日,獲益良多。今日相別,不知何時能再聽到您的指教呢?”說完,竟然潸然淚下。

張鬆被深深感動了:“劉備如此寬仁愛士,這樣的主人錯過了豈不太可惜了?”於是說:“我也想朝暮侍奉在皇叔身側,隻恨身不由己!我看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也不是長久之地。益州(西川)沃野千裏,民殷國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如果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則皇叔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劉備連忙搖頭說:“我劉備何德何能?益州劉璋也是漢室宗親,恩澤久布,他人豈能動搖他的基業?”

張鬆正色道:“我可不是賣主求榮。今天遇到明公,不敢不披肝瀝膽,實話實說。劉璋雖擁有益州之地,但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再加上張魯在漢中,時時侵擾,益州人心離散,都在期盼明主。我這次出來,本想結納曹操,沒想到曹賊恣狂無禮,所以特地前來拜見明公。明公如果能先取西川為基業,再北圖漢中,收複中原,就能匡正漢室,名垂青史了。明公如果真有取西川之意,我願效犬馬之勞,作為內應!”

張鬆著重點明自己“不是賣主求榮”,但他的行為,無論是結納曹操,還是輸誠劉備,都是不折不扣的“賣主求榮”。

這種否定性掩飾通過將可能引發負麵影響的真實想法冠以一個否定性前綴以作掩飾,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屢見不鮮。

比如,“我不是要多管閑事……”、“我不是嚇唬你……”、“我不是想冒犯你……”都是耳熟能詳的例子。但這些看似否定的表達,顯露的真實目的卻是肯定意味的。當你聽到這種否定性掩飾時,直接把否定詞去掉,就明了對方的真實意圖了。

人們之所以喜歡用否定性掩飾,是因為潛意識知道,將要表達的內容可能會給對方或自己帶來負麵的感受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