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江中遊城市群產業升級麵臨的國內外形勢初探(2 / 3)

3、推動產業集聚化成為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發達國家紛紛把產業集群作為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不少國家將培育和扶持產業集群發展作為一種重大政策付諸實施。日本為克服產業空洞化、提高全球競爭力,推行產業集群政策,主要體現在兩個行動計劃上:一個是由經濟產業省製定和推動的“產業集群計劃”,涉及IT、生物技術、能源等領域;另一個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製定和推動的“知識集群計劃”。法國為防止企業外遷,斥資15億歐元在法國各地扶持67個不同產業的“競爭力集群”,成為法國“全新的產業策略”。這67個“競爭力集群”分為三個等級,其中第一等級是六大具有全球領先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第二梯隊是9個“全球使命計劃”,第三梯隊是52個“國家使命計劃”。韓國通過產業集群政策促進地區產業分工和提升創新能力,早在2004年就製定了《國家均衡發展5年計劃》,指定了8個革新示範地區產業集群發展重點方向,製定了《韓國2015年產業創新戰略》,提出產業創新的形式主要體現在集群創新上,將大力培養新的成長產業群作為產業創新的重點。如今,發達國家所有競爭力強的產業幾乎都采取集群的方式,如美國著名的矽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底特律汽車產業集群、加州葡萄酒釀造業集群;英國斯塔福德郡的陶器產業集群、白金漢郡的椅子製造、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劍橋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德國南部的汽車工業產業集群、索林根刀具業集群、巴登-符茲堡機械業集群。發達國家的曆史經驗充分表明,產業集群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生產要素有效集中,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這對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而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形勢分析

從國家層麵看,國家推進建設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遊城市群,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國家全麵深化改革、擴大內需和大力推動產業轉移等重大部署為長江中遊城市群產業升級帶來重大戰略機遇。

1、全麵深化改革,產業升級將成新常態

我國經濟正處於換擋提質、轉型升級的新時期,未來可能長期保持中低速增長態勢。自2012年以來,我國GDP增長率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7%~8%之間,處於周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經濟增長進入到中高速階段,下行壓力較大,增長條件和動力已發生深刻變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趨緩,產能過剩呈現出行業麵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外需超常增長的“風光”不再,社會人口、收入結構正經曆轉折性變化,在經濟合理運行區間內,微刺激政策正在加碼,全麵深化改革將成為主旋律,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提速必將成新常態。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麵臨諸多挑戰,產業升級勢在必行。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揭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轉入新常態,不僅意味著經濟增長將基本告別傳統粗放增長模式,增長速度“下台階”;更意味著經濟結構出現趨勢性新變化,增長動力加快轉換、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發展質量“上台階”。目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信息化、市場化與國際化持續深入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契機。近年來,我國資本、技術、勞動力等各類要素市場逐步健全,開放型經濟體係不斷完善,經濟體製活力顯著增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這也為產業升級進入新常態提供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