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環境分析(1 / 3)

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環境分析

理論探索

作者:李玲

【摘要】 在我國,中小企業已成為解決社會就業、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其會計舞弊則嚴重阻礙著進一步的發展。中小企業因規模小、“兩權合一”等明顯不同於上市公司和大企業的特點,更易受環境的影響和製約,本文對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采用列聯表和Logistic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外部會計環境是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的主導因素,從而提出改善其會計環境的措施,以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促進其良性發展。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會計舞弊 外部環境 統計分析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既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緊迫任務”。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強財稅支持、完善金融服務、推動結構調整等,加大扶持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這些積極的激勵政策,終變成“溫水煮青蛙”,收效遠低於預期。中小企業自身能否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這是製定和實施有效措施的前提。

2004年,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他們的要求相去甚遠,不便於進行貿易保護調查。而國內,通過財政部曆次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報告和不絕於耳的中小企業各種會計舞弊案件的審理,充分說明中小企業的會計舞弊不僅僅是令人堪憂,而是迫在眉睫的需要治理。如何改變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現狀,讓實力派中小企業做為領頭羊,在國家多項措施的合力推動下“任意馳騁”,才能真正達到中國政府乃至各國政府對其的發展目標: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中小企業舞弊的會計環境

“有什麼樣的會計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會計活動”,“所謂會計環境,即是指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小企業的會計舞弊是其經濟活動受環境製約而不斷適應環境的會計反映。它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文化教育環境等。盡管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當中99%是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發展,但是隨著其發展壯大,與外部會計環境的矛盾也越來越凸顯。

1、經濟環境的影響

“重國企、輕民企”的經濟行為壓縮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與國企和外企的市場博弈中,在夾縫中求生存,銀行出於風險最低,收益最大的考慮,很少青睞它們。我國市場經濟由於建立的時間不長,且是從計劃經濟的土壤中改革而來,不可避免地帶有不完備性,這種不完備就是信息透明度不夠,信息傳遞不及時,於是“夾縫中生存”的中小企業利用會計舞弊來完成資金的積累或需求,就不可能通過市場拒絕並驅逐。

2、政治環境的影響

中小企業能否如實提供財務信息,關鍵在於約束、監督和管理機製是否有效,事實上,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監管處於缺失的真空地帶。政府對其會計監管的缺失、行業會計信息不可比、基層稅局稽查的手段和力度較弱,都為其舞弊提供便利。

3、法律環境的影響

市場經濟要求的是法製經濟,嚴懲以儆效尤,以維護市場的誠信與公平。在我國,隻要政府權力不退出市場,官員就有尋租的空間,難以改變執法不嚴、處罰不重的“人治”環境,既給中小企業帶來舞弊的可乘之機,又使之在鋌而走險中獲得“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補償。

二、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危害

中小企業處於社會金字塔的底層,是國家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和基石,其會計舞弊幹擾社會經濟秩序,滋生官僚腐敗現象,給國家宏觀調控、經濟體製改革、企業和投資人的利益造成極大危害。

1、嚴重損害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