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友見麵第一句話就是,高小離,我要與霍家死磕到底!
高小離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半天沒說話。王家友與霍明明之間有罅隙,大家都知道。霍明明是霍市長的大公子,全衡嶽市誰敢不給麵子?就連王禮,見到他也要陪上笑臉。霍明明當年成立一家房產中介公司,本來業務應該局限在二手房買賣上,但霍明明覺得不過癮,幹脆要求王禮公司的新樓盤一律交給他的公司去運作。
霍明明這一做法,簡直就是在王家飯碗裏搶肉吃。王禮自然不甘示弱,可是扛不住人家老子是市長啊。在他老子的一畝三分地上,縱然你王禮富甲天下,人家要弄你,也就分分鍾鍾的事。
王禮最後隻能將這塊肥肉拱手相送。可是人的貪欲,永遠沒有止境。比如霍明明,在將衡嶽市地產市場弄得烏煙瘴氣,他賺得盆滿缽滿之餘,又將眼光關注到地產建設這一塊來了。他已經不滿足於賺錢,他要親身體驗賺錢的樂趣。於是他提出來,要入股王禮的地產公司。
入股不是壞事,但凡做企業的老板,家裏要不是開有金礦,都會歡迎外來投資入股。可是霍明明的入股,卻讓王家父子想死的心都有。霍明明入股,隻出一塊錢股金,卻要占20%的股份,並且要求在公司董事會有一個董事的位子。
要知道王禮公司20%意味著什麼,如果換成現金,就是上億的資產啊。
霍明明的無理要求最終激發了王家父子的憤怒。王禮地產公司並非王禮一個人擁有。公司雖說沒上市,但也是股份製。而且公司股東一直不透明,沒有人知道公司有幾個股東,這些股東都是誰。
王禮堅決拒絕了霍明明的要求,換來的就是衡嶽市政府三番五次調查公司財務、稅收,以及打擦邊球的運營。現在的企業,隻要是民營的,哪一家企業都有原罪。民營企業不靠野蠻生長,根本就沒立足之地。
既然有原罪,一查就會露餡。倘若追究,輕則傾家蕩產,重則連性命都要丟了。
麵對著霍明明的咄咄逼人,王家當然不會束手待斃。王家地產公司也是有來頭的,除了王家父子之外,還有幾個隱秘的股東,其中副市長祝玉屏就是大股東之一。張文誌書記調來衡嶽後,王禮也送上了不菲的股份。可以說,王家地產,不是絕對姓王,它還姓祝,姓張。
霍明明步步緊逼,仗的都是背後他老子的力量。無奈祝玉屏與張文誌都不能公開露麵,唯一與之能對抗的,就靠著王禮頭上罩著的一頂國代表的身份。
王家顯然低估了霍家的能力,王禮的國代表最終被撤銷,不能說與霍市長沒有關係。霍明明采用的是圍追堵截的手段,他要讓王禮沒任何機會發聲,逼著他將股份轉讓給他。
商場如官場,兩者互為補充。有錢的人,必須要找一塊金子招牌罩著自己,話語權尤為重要。一家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一旦失去話語權,就等於是別人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而毫無還手之力。為了達到話語權的目的,這才催生了王家友誌在必得省代表身份的決定。
王禮在政治上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全部希望就隻能寄托在兒子王家友身上。可憐王家友過去對政治沒絲毫興趣的人,現在被趕著鴨子上架,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披掛上陣。
也就是說,王家友為了達到選上省代表的目的,他幾乎不擇手段拉票了。他知道隻能贏,不能輸。一輸就一敗塗地,無力回天。
但是,霍明明似乎早看透了他的心思,他對王家友競選省代表裝作一無所知,卻在人代會開過之後,實名舉報了衡嶽市賄選的內幕與真相。
王家友為躲避追查的風頭,悄聲隱匿在外幾個月,直到調查結束,專案組撤回省裏後才露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