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現代秘書與外事禮儀(1 / 3)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國的外事交往日益增多,如政府間友好訪問,民間團體友好往來,出國考察、留學、觀光旅遊,對外經濟貿易,港澳台胞和華僑探親訪友等。外事工作中的禮賓工作,無論在官方和民間交往中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組織安排好外事禮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大我國對外影響,也是我國對外政策和策略的要求。現代秘書人員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又要熟練掌握外事禮儀知識,還要有嚴謹而靈活的工作作風。

第一節現代秘書外事交往中的禮儀原則與禮節

一、現代秘書外事交往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平等互利原則。外事應酬應該不論對方國家或民族大小、實力強弱,在人格上平等相待。成功的應酬應該是雙方都有所得的應酬,常常體現為雙方的利益互相依賴、互相製約。

(二)友好相處的原則。要以寬容的胸懷和精神待人。即使在由於條件所限而難以達成互利協議的情況下,也不可采取強迫、要挾、欺騙等手段去謀求自己的利益,這在國際交往中尤為重要。

(三)依法辦事的原則。外事交往既要考慮本國利益,又要兼顧對方利益。要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注意遵守國際慣例或參加締結的國際條約。

二、現代秘書日常外事交往禮節

(一)遵守時間,不得失約

遵時守約是外事交往中極為重要的禮貌。參加各種外事活動,都要按時到達。過早抵達,會使主人因準備未畢而難堪;遲遲不到,會使主人與客人空等過久而失禮。如因故遲到,要誠懇地向主人和客人致歉。萬一不能赴約,要禮貌地告知主人,並表示歉意。

(二)尊重老人和婦女

尊重老人和婦女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外事交往中必須具備的品質。如在上下樓梯、上下車輛、進出樓梯這樣一些場合,都應禮讓老者和婦女,讓其先行,有時還需給予適當幫助;對同行的老人和婦女,作為男子,應幫助提拿較重物品;進出大門,要主動幫助他們開門、關門;進出屋時,要主動幫助他們脫、穿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也要主動幫助他們入座、離座。

(三)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

每個國家和民族,由於不同的曆史、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外事交往中應給予尊重。

(四)注意服飾舉止

要注意個人衛生,衣著要整齊美觀,衣領袖口要幹淨,皮鞋要上油擦亮。穿中山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西裝要打好領帶。梳理好頭發,刮淨胡子,修剪好指甲。舉止要落落大方,端莊穩重,表現自然,和藹可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另外,參加活動前不能吃蔥、蒜等有刺激氣味的食物,並注意吸煙要有節製。

(五)講究談話的禮節

談話的態度要誠懇、自然、大方,語氣要和藹可親,表達要得

禮賓次序的排列盡管國際上有一些慣例,但各國的做法並不完全一樣。例如:在英國,大使級的使館長在國家慶典中的位次居於皇室人員後的第八位;在其他國家中,大使級的使館長通常居於內閣成員和議會長之後。對外交代表的位次排列,在《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有所規定。

我國在外事活動中禮賓次序一般有以下幾種分法:

(一)按身份與職務的高低排列。這是禮賓排列次序的主要依據。一般的官方活動中,通常是采用這種方法安排禮賓次序。

(二)按字母順序排列。多邊活動中的禮賓次序有時按參加國名字母順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少數情況也按其它語種的字母順序排列。在國際會議和國際體育比賽中,一般都采用這種方法。在國際會議上,公布與會者名單、懸掛與會國國旗、座位安排等均按各國名的英文拚寫字母排列順序。在國際體育比賽中,體育代表隊名稱的次序、開幕式出場的次序一般也按國名字母順序排列,唯有東道國的代表隊出於禮貌排在最後。

(三)按通知代表團組成的日期先後排列。若各國代表團的身份、規格大體相等,通常采用這種方法。有時還可以按照各國代表團到達活動地點時間的先後排列,或按派遣國決定應邀派遣代表團參加該活動的答複時間先後排列。

在實際工作中.情況往往是複雜的,如有的國家打破慣例,把關係密切的國家的代表排在最前列。所以,禮賓次序排列常不能按一種方法排列,而是幾種方法的交叉,並考慮其他因素。

一般情況下,我方宴請外賓或請他們觀看文藝演出時,要注意禮賓次序。如果外賓的身份、職務相仿,則應以聲望、資曆和年齡為禮賓次序,我方也應由與外賓身份、職務相等者出麵接待。

禮賓次序所體現的是東道國對各國來賓的禮貌和尊重,是一個較敏感的問題。無論大國小國、富國弱國,都要求平等尊重,所以在涉外接待時,必須反複加以推敲。在民間交往中,禮賓次序雖沒有官方交往顯得那麼重要,但也大意不得。在國內,我們習慣於禮讓三先,即便拍一張集體照,坐在正中的人也要推讓再三。在外事活動中,這是不允許的。二、懸掛國旗與演奏國歌

國旗、國歌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標誌和象征。升掛國旗,演奏國歌,一般在重大的國事活動、正規的迎送場合和儀式上進行。

(一)懸掛國旗

人們往往通過懸掛國旗,表示對本國的熱愛和對他國的尊重。看著國旗徐徐升起、高高飄揚,一種由衷的自豪和欣喜會在人們心中久久激蕩。

按國際關係準則,舉行國際會議、展覽會、體育比賽等,應懸掛所有參加國的國旗。即使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隻要它是所舉辦活動的組織成員,東道國都在一些場所或車輛上懸掛該國國旗(也有不掛的)。

遇有一國元首、政府首腦來訪時,外賓通過的重要街道應懸掛兩國國旗,在其住所及車輛上懸掛對方(或雙方)國旗(或元首旗)。這是一種外交特權,也是一種禮遇。

懸掛國旗視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規範。在建築場上,或在室外懸掛國旗,一般應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在重要的場合,如一國政府所在地,升降旗有專職人員嚴格按升旗規範行事。司職人員表情應莊嚴、肅穆。升旗時,護旗人要托起國旗一角,國旗觸地是極不嚴肅的。不能使用破損和汙損的國旗。國旗一定要升到杆頂。重要時刻,如外賓來訪、國慶慶典,升旗時需伴奏國歌。需懸旗致哀時,通常做法是降半旗,即先將國旗升至杆頂,再下降至離杆頂1/3處。也有國家不降半旗,而在國旗上方掛黑紗致哀。升降國旗中,要服裝整齊、立正、脫帽、行注目禮,軍人行軍禮。

懸掛雙方國旗,有並掛、豎掛、交叉掛幾種。按國際慣例,以右為上,左為下。客在右,主在左。汽車上掛旗,以汽車行進的方向為準,駕駛員左手為主方,右手為客方。所謂主客,不以舉行活動所在國為依據,而以舉辦活動主人為依據。例如:外賓來訪,東道國舉行歡迎宴會,東道國為主人;答謝宴會來訪者是主人。見圖5-l(a)、(b)、(c)。

國旗不能倒掛。一些國旗因字母和圖案原因,不能豎掛。有的國旗豎掛則另外製旗。例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豎掛時,五角星的星尖仍朝上,如果旗懸掛在室內牆壁上,應掛其正麵。避免交叉掛法和豎掛。見圖5-l(d)、(e)、(f)。

各國國旗的顏色、式樣、圖案、比例均由本國憲法明文規定,如果兩國國旗規格、比例不同,並排懸掛時,就會大小不一,應將其中一麵國旗放大或縮小,以使國旗麵積大致相同。世界上各國國旗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綠、藍、黃、黑等色,各有其一定含義:紅色象征為國家獨立和解放而鬥爭的精神;綠色是吉祥的標誌;藍色代表海洋、河流、天空。這三種顏色在各國的國旗中出現得最為頻繁。

(二)演奏國歌

每當莊嚴雄壯的國歌演奏之時,國人無不為之動情。多少次,在國際運動會上,體育健兒為國爭光,奪得獎牌,當運動員站在領獎台上,聆聽回蕩在運動場上的國歌時,無不熱淚盈眶。凡重大集會和活動,當升旗奏國歌之時,在場的人員都要肅然起立,以表示對該國的尊重。

有的國家規定,在正式場合演奏國歌,本國公民應跟著旋律輕聲應和,有的還要求行舉手禮,軍人行軍禮。我國在這方麵沒有明文規定,隻要求在演奏國歌時,在場人員要起立,姿態端莊,表情嚴肅,不能嬉笑喧嘩,不應在場內隨意走動。不能以戲謔的方式在娛樂場所(如酒吧或歌舞廳)裏演奏或演唱國歌。

外國領導人來訪,在歡迎儀式上,軍樂隊高奏兩國國歌,此時以管樂為主,服裝要整齊如一。為了表示尊重客人,通常是先演奏外國國歌。國歌的曲詞和配器都有許多嚴格的要求和規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有的國歌很短,如卡塔爾國歌僅30秒鍾,在升國旗時,演奏員要注意,國歌應反複演奏,直到國旗升至杆頂;但是,每奏一遍必須完整,不能在曲中停止。第三節外事交往禮儀

在外事活動中,一些重要的外事交往禮儀應特別重視,如外賓的迎送、會見與會談、簽字儀式等,它們在外事交往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迎送禮儀

凡事都應善始善終。迎接與送別,實際就是外事接待工作的始與終。迎送工作的順利進行,能使來賓有賓至如歸的良好感覺。

(一)接待的準備工作

為了接待好重要的貴賓和代表團、隊,東道主一般都要成立領導班子;對國賓或重要代表團來訪,要組成陪同團,設陪同團長,下設辦事機構。我國目前也采用設陪同團長的做法。

秘書人員要了解和掌握有關材料,擬定接待方案。要了解來訪者的具體要求,包括政治會談、參觀訪問的願望,前來路線及交通工具,抵離時間,來訪者的生活習慣、飲食愛好與禁忌等。對重要來訪者,還要了解其血型和健康資料。對國家領導人來訪,還要索取其近期照片與簡曆、國歌樂譜、國旗之樣以及該國的代表樂曲,供宴會等使用。然後確定接待方案,如日程及詳細時間表、項目負責人和接待規格、安全保衛措施等。重要的項目是客人的食、宿、行,都要按禮儀程序安排。日程確定後,應譯成客方便用的文字,打印好,屆時可與客方溝通,也可以放在客人住房桌上。

(二)迎送規格的確定

迎送規格的確定主要依據來訪者的身份和來訪目的,按本國的慣例,並適當考慮兩國之間的關係狀況。確定規格時應遵循對等原則,主要迎送人員應與來賓的身份相等或相當。

如果外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到地方訪問,應由該地省、市長或對外負責人負責迎送。上述貴賓如屬過境,迎送規格也可適當降低。有些外賓雖無明確職務,但其身份特殊,如王室成員等,也應參照上述原則迎送。

(三)迎送儀式與內容

迎送儀式是外事活動中迎來送往的禮賓儀式,根據國際慣例已經形成一整套規範程序,但由於外事交往的規格與來賓身份不同,儀式隆重程度與項目內容是有較大區別的。

1.地點的選擇與布置。外國領導人抵達或離開邀請國首都時,要舉行正式的迎送儀式,有的在機場(車站)舉行,也有的在特定場所進行,如總統府、議會大廈、國賓館等地方,我國現在還常在人民大會堂或國賓館進行。舉行儀式場所懸掛賓主雙方國旗,在領導人行進的線路上鋪紅地毯,檢閱儀仗隊。

2.根據對等原則和守時原則,準確掌握來賓抵離時間,通知有關迎送人員,包括身份相當的領導人和相應的官員,有的還應通知有關國家駐地使節,應先於來賓到達指定地點,提前辦好有關手續。

3.護航。有些國家對乘客和來訪的國賓派戰鬥機若幹架護航,一架在首都100公裏處(或從入境始)迎接.護航機向主機發致敬信號,然後編隊飛行至機場上空,主機下降後,護航機繞機場一周離去。現在多數情況下不采用。

4.獻花。根據禮儀規格,對高級貴賓應安排獻花儀式。須用鮮花,有的國家習慣用花環,或送一二枝名貴的蘭花、玫瑰花等。要求花束整潔、鮮豔。通常在迎送主人同主賓握手之後,由兒童或女青年將花獻上,並致禮。

5.按禮儀原則主賓相互介紹。由禮儀人員或迎送中職位最高72者從職位高到低順序介紹迎送人員,再由主賓依次介紹來訪人員。

6.奏兩國國歌。先奏客方國歌,鳴放禮炮。21響為最高規格,為國家元首鳴放;政府首腦為19響;副總理一級為17響。

7.檢閱儀仗隊。陸海空三軍儀仗隊人數隨規格不同而有別:首腦級由151-178人組成;國防部長、三軍總參謀長由127人組成;三軍領導人由本軍中104人組成。

8.講話。一般在歡迎儀式上安排主賓與主人作簡短講話,或散發書麵講稿。

9.組織群眾歡迎、歡送。接待重要國賓時,有的安排較大場麵群眾歡迎(送),有的也可不安排。

10.需車接送時,車上應有兩國的國旗為標誌。陪車時,應請賓客坐在主人右側;兩排座轎車,譯員坐司機旁;3排座轎車,譯員坐在中間。上車時應讓客人從右側門上,主人從左側上。夫婦同乘一車時,夫應坐右側座位,女客先上車,男士關門。陪同人員替客人關門時應先看車內人是否坐好,既要注意不要軋傷客人手,又要確保將門關好,注意安全。9人以上乘大轎車時,低位者先上車,下車順序相反,但前座者可先下車開門。大轎車以前排為尊位,自右而左,按序排列。

陪同來賓到達住處後,一般不要馬上安排活動,給外賓留下洗澡、更衣、休息的時間。迎送人員暫時離去前要告訴外賓下一步活動計劃,征得其同意,並留下主人的聯係電話,以便及時提供幫助。

整個活動應安排得熱情、周到、無微不至、有條不紊,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會見與會談禮儀

會見與會談是外事交往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不論是正式訪問、談判,還是禮節性的拜訪,通常都會安排相應的會見或會談。這已成為一種常規的禮儀活動。

(一)會見、會談的分類

會見通常分為接見與拜會。在國際上,身份高的人士會見身份低的人士,或主人會見客人,一般稱接見或召見。身份低的人士會見身份高的人士,或是客人會見主人,一般稱拜會或拜見。拜見君主,又稱謁見、覲見。我國一律統稱為會見。接見和拜會後的回訪稱回拜。會見按其內容可分為禮節性會見、政治性會見和事務性會見,或兼而有之。

會談是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一般可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問題洽談,也可指公務洽談與業務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內容較為正式,政治性或專業性較強。

來賓雙方都可提出會見、會談的要求。

(二)會見、會談的安排

外事會見與會談的會場布置與座位安排,應體現出禮儀的規範和對外賓的尊重。場地一般設在會客室或會議室,有的安排在國賓館或元首官邸,有專門的接見室。禮節性會見的時間以半小時為宜,正式會談的時間則需根據會議的內容確定。

會場備足桌椅和飲料等物品。會談桌上通常放置兩國國旗以及兩國文字的座位卡,要字體規範、清晰,以便入會者對號入座。有時還應安裝擴音設備並調試完備。

1.會見的座位安排

會見的座位安排有多種形式,有客、主各坐一方的,也有穿插坐在一起的。我國通常安排是主賓、主人席在麵對正門位置,客人在主人右側,譯員和記錄員坐在主人和主賓的後邊,其他客人按禮賓順序在主賓一側就座,主方陪客人在主人一側就座,座位不夠可在後麵加座。

2.會談的座位安排

會談分為雙邊會談和多邊會談。雙邊會談通常用長方形或橢圓形桌子。多邊會談采用圓桌或擺成方形。不管什麼形式,均以麵對正方為上座,主方背對正門,主談人居中,譯員可安排在主談人右側,有的國家讓譯員坐在後麵,一般應尊重東道國的安排。有的會場桌一端順對正門,則以入門的方向為準,右為客方,左為主方。

小範圍的會談,也可像會見一樣,隻設沙發,不設長桌,按禮賓順序安排。

(三)一般工作程序

會見一般是禮節性的,會談往往要進行一些實際性的交流,但在程序的安排上二者的禮儀要求是一致的。

1.提出會見的一方先將要求會見人的姓名、職務及會見目的和本方參加人員情況告知對方。接見一方應盡早給予回複,約好時間、地點等,確定場地、設備等。

2.準確掌握時間。先於客方到達會場。客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迎候。或指定人員在大樓門口接引,主人在會客廳門口迎接。

3.會見禮儀內容包括:雙方簡短致辭;互相贈禮品,禮品不一定很昂貴,能表達敬意和作為友誼的紀念品即可;然後通常安排合影後再入座。

4.合影時一般由主人居中,主人右手為上,主客雙方按禮賓順序排列合影,通常由主方人員在兩端。

5.合影完畢,雙方入座安排就緒。會談開始時,除陪同人員、譯員和記錄員之外,一般工作人員即應退出。會談過程中,其他人員不要隨意出入。如果允許記者采訪,隻能在正式談話開始前采訪幾分鍾,然後一齊離開。

6.會見時,應準備飲料,我國通常隻備茶水或飲料。會談結束時,主人應送客人至車門或屋門口握別。三、約請與應邀禮儀

約請與應邀是國際往來中常見的交際活動,迎送、會見、宴會、參觀、遊覽等活動都離不開約請和應邀。

(一)約請

約請不僅起通知對方的作用,而且表達了主人的誠意、態度與禮儀水平。

1.約請的分類

約請分口頭約請和書麵約請兩種。

(1)口頭約請。口頭約請即當麵或打電話將活動目的、名義、邀請的範圍、時間、地點及有無附加要求清楚地告訴對方。待對方同意後,按約定內容安排即可。

(2)書麵約請。書麵約請表現為請柬的形式,請柬內容同口頭邀請一樣。如已發過口頭邀請,要在請柬上注明“備忘”,請柬行文應注意不用標點符號,人名、單位名、節目名稱用全稱。

中方請柬格式如下:

如果事先沒有口頭邀請好,就必須在請柬上寫“請答複”。如隻需不出席者答複,則可注上“因故不能出席請答複”(Reg,e。t。On-ly),並注明電話號碼,也可電話主動詢問能否出席。

如果是正式宴會,對服裝有要求,應注明是正式服裝還是便裝。如已排好座次,應在信封下加以注明。

2.應做的工作

(1)確定活動目的、名義、邀請範圍,注意被邀請人同主賓是否有矛盾。被請者名字要準確。婚否也不可搞錯。

(2)確定時間、地點,發出請柬。時間、地點的選擇要注意對方的禁忌、習慣與信仰。

(3)如果是宴請活動,應注意客人的用食禁忌,安排好席位。

(二)應邀

應邀是接到邀請後作出的反應。從禮儀的要求出發,不論是否接受對方的約請,都應及時禮貌地給予答複。如不同意,應婉言相告緣由,如“我已有了其他安排”等。如應邀出席作客,應注意:核對時間、地點;邀請範圍,是否攜夫人、子女;對服裝有什麼要求;看活動目的(是否節日、生日等),決定是否帶花、賀禮等;入席時看準自己的座位。四、簽字儀式

簽字儀式是外事交往中重要的禮儀活動之一。國家間或基層單位通過談判,就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某一領域內的相互關係達成協議,締結條約、協定或公約時,一般都舉行簽字儀式。對外經濟貿易方麵的合同有時也舉行簽字儀式。簽字時,還要視文件的性質由締結各方確定簽訂人,雙方簽訂人身份應大體相當。

(一)準備好文本。有關單位應早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譯、校對、裝訂、蓋印等工作,同時準備好簽字用的文具和小型國旗。

(二)參加簽字儀式的雙方人數應大體相等,往往由更高更多的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

(三)簽字廳內設一長方桌為簽字桌。桌麵覆蓋深綠台呢布,桌後放兩把椅子,為簽字人員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擺的是各自保存的文本。上端放置簽字文具,中間懸掛兩國小國旗。或設置兩張簽字桌,雙方簽字人員各坐一桌,各國小國旗分掛各自桌上,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的對麵。還可安排一張長方桌,雙方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前方兩旁,國旗掛在簽字桌的後麵。

(四)簽字時,簽字人員入座後,其他人員按順序分主客排列在各自簽字人員後麵,雙方助簽人員協助翻開文本,指明簽名處。本方文本簽字後,由助簽人員互換文本,在對方文本上簽字,然後由簽字人員交換文本,相互握手。簽字後,有時備有香檳酒,共同舉杯慶賀。

如有三四方麵簽約,隻是相應增加簽字人員座位、用具和國旗等物,儀式大體一致。第四節外事宴請禮儀

宴請是外事活動中最常見的交際活動形式之一,各個國家和民族往往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習慣、活動的目的等因素舉辦不同形式的宴會。

一、宴請的種類

宴請根據內容可分為宴會、晚餐會、招待會、酒會、茶會等,根據規模可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和工作餐等,根據時間可分為早宴(早餐)、午宴、晚宴等(以晚宴最為隆重)。

(一)宴會

宴會為正餐,坐下進食,有招待員順次上菜。

1.國宴。國宴是規模最高的宴會,是國家領導人為國家慶典或為外國領導人來訪而舉行的正式宴會,需排座次,宴會廳掛國旗,安排軍樂隊奏國歌及席間樂,席間致辭或祝語。

2.正式宴會。正式宴會規模僅次於國宴,除了不掛國旗、不奏國歌及出席人員規模不同外,大體與國宴相同,許多國家十分講究排場,在請帖上注明對客人服飾的要求。

3.便宴。便宴即非正式宴會,較隨便、親切,一般是日常友好交往,可分為午宴、晚宴、早餐。可不排座次,不作正式講話,菜肴道數也可酌減。

4.家宴。家宴即在家中設便宴,往往由主婦親自下廚烹調,家人共同招待。

(二)招待會

招待會是指各種不備正餐、較為靈活的宴請形式,備有食品、酒水、飲料,一般不排座次,可自由活動。常見的招待會有:

1.冷餐會(自助餐)。冷餐會的規模隆重程度可高可低,通常用於官方正式活動,以宴請眾多的賓客。菜肴以冷為主,也可用熱菜,餐具陳設在桌上。客人不排座位,不設座椅,站著就餐,也可設座椅自由入座。酒水可放在桌上,也可由招待員端送。可設在室內,也可設在室外、花園裏。

2.酒會。酒會又稱雞尾酒會,規模可高可低,適用於各種節日慶典、歡迎會或招待性演出前後,形式活潑,便於廣泛交流。不設座椅,僅置小桌,客人隨意走動。酒會以酒水為主,佐以小吃、水果、果汁等,不用或少用烈性酒。中午、下午、晚上均可舉行,請柬上往往注明整個活動延續時間,客人可在其間任何時候到達和退席。

(三)茶會

茶會是一種簡便招待形式,請客人品茶交談。茶葉、茶具講究有特色。外國人一般用紅茶或咖啡,略備些點心或地方小吃。

(四)工作進餐

工作進餐是現代交際中常采用的一種非正式宴請形式,往往因日程緊張而邊吃邊談,可分為工作早餐、工作午餐、工作晚餐。隻請工作有關人員,不請配偶。

二、確定宴請目的、範圍與形式

(一)宴請目的有多種多樣,可用於歡迎代表團、外交官員到離任,也可為慶祝某紀念日搞某項活動、工作交流等。

(二)宴會名義和對象的確定主要依據主賓身份對等的原則,通常如果請主賓攜夫人赴宴,主人一般以夫婦名義出麵邀請。我國大型正式活動以一人名義發出邀請。

(三)宴請範圍指請什麼人、請多少、請到哪一級別、誰來陪客。確定範圍依據宴請的性質、主賓身份、國際慣例、與我方關係及政治氣候等多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