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現代秘書與風俗(1 / 3)

生活在人類社會的每個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風俗的不同形式,感觸到與文化相伴隨的民風民俗的博大。風俗是指曆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人們都不約而同地遵守它,並不斷地沿襲下去。現代秘書人員如果能很好地熟悉和掌握各民族的不同風俗習慣,並加以利用,對做好秘書工作很有幫助。第一節人生禮俗

一、人生禮俗概述

按人一生的定期變化而舉行的禮儀,如誕生、命名、成人、結婚、喪葬等禮儀,稱為“人生禮儀”。無論什麼人,從你來到這個世上,就要成長壯大,就要走完人生本該有的人生途程。人生中充滿禮儀,那麼我們的人生也就是禮儀的人生。

我國古代的人生禮儀中,大的方麵有冠禮、婚禮、喪葬禮等;小的禮儀就不計其數了,如催生禮、誕生禮、生日禮及祝壽禮等等。可以、說,人生禮儀是廣泛存在於人類不同民族個體人生中各個階段的各種各樣的禮儀規製。

人是社會的動物、文化的動物,從生到死,乃至生前死後,一直都處於連續不斷的文化化過程中。連續不斷的文化化過程又可以相對地分成幾個、十幾個乃至數十個階段,人生禮儀就是考察這些階段文化化狀況的手續。在人生的各個不同階段中接受與其地位、職責相關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文化習慣過程,就是所謂的“文化化”(或稱“社會化”)。

一般理論認為,人生的整個文化化過程大體可分割為三個階段。

文化化的第一個階段即第一次文化化,是嬰兒期到兒童期的育兒和家教。在這個階段,人們接受了形成日後人格的生理習慣和社會習慣,被賦予動機結構的基礎。伴隨這一階段文化化過程的人生禮儀,有斷乳的禮儀,加入“孩子組”的禮儀,古代文明的兒童啟蒙禮,現代文明的入學禮,各種各樣的命名禮、寄名禮,等等。這一階段的文化化研究是所謂“文化與人格研究”的中心課題,也是學者們傾注了相當精力的一個領域。

青春期走向成熟的各種角色準備和訓練,是文化化的第二個階段。它與前一階段文化化相比,有著更為定型的模式。這一階段的人生禮儀不僅相當豐富,而且大多是較為嚴格的。這些人生禮儀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入會式、成人式以及婚禮。入會式是加入年齡集團或秘密結社的儀式,多見於當代部落民族;此外,進入企業集團、工作單位的就職儀式,也應算是入會式。成人式的存在則更為普遍多樣。婚禮為重大人生禮儀,其本身就是紛繁複雜、豐富多采的。通過這些禮儀,個人被家庭、社會集團乃至國家接納為正式成員,獲得家庭、社會的多重角色,樹立起比較確定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即一個人走向社會的過程。

文化化的第三個階段即第三次文化化,是指成年後的學習。在傳統社會裏,人的文化化基本上是由兩個階段完成的,第三次文化化並不顯著,也並不那麼重要。不過,在那時,第三次文化化還是有的。隨結婚而來的養育下一代的知識、技巧需要學習,這恐怕是普遍存在於任何一個民族的。在中國的家庭製度中,除永久性的擴大家庭(三世、四世、五世同堂)外,也有新婚子媳與父母一起生活一個階段,然後另立門戶的情形,在從結婚到分家這一階段,新婚夫婦要完成持家本領的學習,這無疑是第三次文化化的內容。在現代社會,生活、工作都變得紛繁複雜、變動不定,競爭風險充斥其中,人們必須做充當各種角色的準備和訓練,也必須爭取和適應各種環境。一次性教育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人們需要隨時學習、隨時變遷,不斷地改變、更新自己。

一般來說,人生禮儀的過程是圍繞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人對出生以前和出生之始以至死亡以後的一些禮儀活動不可能親自主辦或親自參加,但這些各種各樣的禮儀,每個人都必須通過,如中國傳統的嬰兒出生前的求子習俗、出生後的滿月禮、百歲禮、周歲禮、命名禮直至成年禮之前,很多禮儀活動的主動者並不是你自己本身,而是被動地“通過”。成年以後如婚禮、生日禮、畢業典禮、校友會、同學會等儀式則是主體本身的活動,這其中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主動地利用人生的某些禮儀活動來使自己更加適應社會,與社會各界擴大聯係,豐富自己的人生,獲得更好的身份和位置。這是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時期。當然,很多人生禮儀活動,如婚禮、祝壽禮本身也是交際禮儀的一種,通過這些禮儀能夠更好地尊重自己和他人,但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所必須經曆的一部分。至於死亡之後,雖然一個人不能自己親自主持自己的喪葬禮,但在其生前所奠定的基礎、所完成的人生禮儀活動,足以預示他葬禮的規模與儀式的如何。所以,人生禮儀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互為基礎的,其過渡和銜接以至重新開始都有很多禮儀活動,以示鄭重和對人生禮儀價值的認可。二、現代西方人生禮俗在西方,人生禮儀是禮俗中重要的活動,主要包括:(一)誕生與成年禮儀西方人的家庭,孩子出生是所有成員都關心的事。嬰兒一般在醫院出生,其父要在最後的幾星期內通知嬰兒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有關人員。到醫院去探望產婦、嬰兒,除至親好友外一般不送禮物,隻帶祝賀信件、卡片、鮮花即可。孩子出生後,其父母要用信件或電話委托報社在報紙上的出生欄內登載出生宣告,同時還要在出生所在地的出生登記處登記。孩子的父母不管有無宗教觀點,通常總是習慣用傳統的宗教習俗為孩子舉行儀式。洗禮通常是大多數孩子都要經曆的一項儀式。如果嬰兒的父母希望按照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方式培養孩子,這種儀式更是必不可少的。洗禮場所通常是一所八角形的裝飾富麗堂皇的建築物,內部的主要設備是一個大水盆,由噴泉注入清水。洗禮由該教堂的主教主持,受洗的小孩先經過教會嚴格的教導,將自己浸入水中,在噴泉下由主教主持開始儀式。儀式主要有祈禱,讀一段經文、解說,給水賜福,孩子的教父教母命教名、施洗,在孩子在額上劃十字等。孩子夠一定的年齡,能夠接受教義了,還要舉行堅信禮,即宣誓信仰該教並接受聖靈的恩惠。儀式結束後,讓孩子爬出水盆,授給一件潔白的長袍以象征其純潔無瑕,再給他塗上聖油送往長方形教堂,接受與會教友的祝賀。

洗禮後通常還有第一次領聖餐禮和堅信禮、成年禮等,都比較隆重,且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第一次領聖餐禮是在堅信禮以前舉行,在孩子七八歲時。當孩子的年齡足以懂得接受基督教信仰,並能由他本人把洗禮時由教父母代為作出的誓言重新宣誓,就立刻給孩子行堅信禮。成年禮是在男孩(指猶太教)過了13歲生日後,要在第一個可能的時機被召到猶太會堂去宣讀《律法書》。這個儀式象征男孩的成年,並當眾表明他作為這個團體的一名正式成員的新身份。這是猶太人的一件大事,在舉行成年禮的當天或第二天舉辦一次宴會,招待親友。

(二)婚姻禮儀

婚姻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有一定的習俗和儀式,一般有訂婚、結婚、離婚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