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跑出來卻不知去哪兒。此時,他並不明白姑媽譏諷母親的目的,但他知道自己讀書用錢,在這個大家庭裏越來越不仗義了,好在母親自己手裏有私房錢,可以供他讀書。想到這,懂事的茅盾突然焦急起來,懊悔自己不該把時間浪費在大街小巷中,隻有成為第一流的學生,讓祖母和姑媽們知道自己沒有白白浪費金錢,才會使她們高興,使沈家人都高興呀。一瞬間,他忘記自己是被母親用大木尺子追趕出來的,又急急忙忙朝家裏跑去。剛剛要進院子時,他又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會挨打。趁母親還沒有發現自己,他爬上了院內的大桑樹,此時已是夕陽餘盡的時刻,總是躲著母親也不是辦法。忽然他想起自己被同學追趕時,沈聽蕉先生在場,為什麼不找他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想到這,聰明的茅盾立刻回學校找來住校的沈先生為他作證明。
茅盾的祖母已經派人出去找孫子沒有找到,十分擔心。她發現茅盾回來了,十分驚喜,拉著茅盾去向他的母親認錯。茅盾知道母親已經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會打他了,便跪在母親麵前說:“媽媽打我吧。”母親一把拉起茅盾,淚流滿麵地說:“起來吧,如果你的父親還活著,就不用我了……”母親並沒有把話說完,茅盾已聽出母親話中的含義,一種傷感充滿內心,麵對母親,他一句話也沒說出來。他要讀書,他要爭當人傑的企望像一團火,又一次燃燒在他的心底。
這一年的冬天,茅盾轉入新辦的植材高等小學。植材高等小學原位於烏鎮郊外二裏處一個無主的花園裏,後來遷移到鎮內。植材高等小學的校舍是很有特色的,三排新建的洋房非常顯眼。學校要求教員和學生都要住在學校裏,每天閉門讀書。在這裏,茅盾麵對的不是原有的那些年齡不等的智慧不同的學生。在這裏,絕大部分人是高材生,尤其是那些儀表堂堂的先生們,過去都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優秀學生,畢業後由學校保送到上海,經過速成班培訓後又回到母校擔任老師。他們既有敏捷的思維,又有嚴格的教規。和這些佼佼者們在一起,能不能獲得出類拔萃的成績,這是茅盾入校後首先考慮的問題。他又一次思索、琢磨自己在新學校的奮鬥藍圖,他為自己製定了目標,還要做人中之傑,無論其他同學的成績如何,無論學習哪一科,一定要取得最優秀的成績。
和過去的學校一樣,植材學校也十分重視作文的訓練。剛剛進入植材學校沒多久,這所學校就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會考,作文題目是《試論富國強兵之道》。怎樣富國強兵,這篇作文對於茅盾來說又是一個新課題。他沒有讀過這方麵的書籍,也很少了解這方麵的常識,考場上需要臨陣發揮,這使他心急如火。他急中生智想起了父親曾經反複為他講過的一句話:“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他還想父親在世時經常與母親談論國家大事的那些話。有了,他的腦海中立刻有詞了,他把父母講過的話,用自己的語言湊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很完整的文章。下了考場,茅盾又一次感到自己的知識欠缺。他默默埋怨自己,為什麼不多讀一些有關中國社會曆史的書籍?不懂得曆史,不懂得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怎麼能寫好這樣的文章?他悔恨自己,尤其是看到同學對自己答卷十分滿意的神色,他更是十分難過。他真的擔心自己不但得不到第一的成績,而且會出醜。
出乎茅盾的意料之外,成績下來後,他發現先生在他的文中“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這句話的下麵,畫上了密密的圈點,並做了簡單而又有分量的批語:“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茅盾手捧著試卷感慨萬分,他並不是興奮,因為他心裏明白,這句話並不是自己獨自思索出來的,而是父母對自己的教誨。先生把自己的作文與祖國的未來聯係起來,這使他思緒萬千。他想到自己的未來,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長大後能不能勝任報效祖國的重任。他想到自己的學識還差得很遠很遠,能和祖國聯係起來嗎?祖國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這一天,他想了很多很多。考試成績剛剛發榜,茅盾萬萬沒有想到,事情還弄大了。先生把他的試卷送到他的家裏,先給他的祖父和祖母看。祖母興奮了,她第一次說了這樣一句話:“學吧,想要讀書就去讀吧。”祖母又把卷子拿給茅盾的母親看。茅盾的母親閱完全文,並沒有顯得怎樣高興,在表情上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她把兒子拉到一邊,微笑著對兒子說:“雁冰,你這篇論文的觀點是你父親提出來的,先生自然不知道,你可不能自滿呀。”茅盾深深地點著頭,母親的話再一次敲擊著他的心。茅盾也很清楚,祖母和二姑媽都曾經勸過母親,希望茅盾到店裏做學徒,學會做生意,將來好成家立業。母親堅決不同意,她是頂著壓力硬著頭皮供兒子讀書的。這一回,兒子在祖父祖母麵前露了臉,所以母親也不想聲張,隻是提醒兒子要學出自己的真本領,也要寫出自己頭腦中的真才學識。茅盾深深記住了母親的話。
經過這一次考試,茅盾居然迷上了做文章。聽先生說寫出好文章會清醒人的頭腦,這使茅盾很感興趣。他發誓要寫出比別人更優秀的文章。他知道,寫文章需要讀書,汲取更豐富的知識。可是,父親留給他的書並不多,祖母和姑媽都不希望自己讀書,他也不好伸手向母親要錢買書。茅盾不甘心沒有書讀,窘境時,他想起了舅舅。舅舅陳粟香是醫生,愛讀小說、曆史等書籍,他的家裏藏了許許多多的書。舅舅讀書是為了消磨時光,但他家中的書房卻是知識的寶庫。暑假,茅盾纏著母親去舅舅家過夏。母親經不起他的軟磨硬泡,隻好帶著兒子回到娘家。
在舅舅家裏,茅盾如同鑽進了知識的海洋。他和表哥蘊玉賽著讀書,讀起了古往今來各種體裁的書籍。表哥喜歡閱讀武俠類小說,茅盾則對《野叟曝言》等書很感興趣。有一天,茅盾和蘊玉在書房裏拉開了比賽的陣勢,表哥手裏捧著《七俠五義》,茅盾手裏捧著《野叟曝言》。《野叟曝言》是一部約有百萬言的巨著,大部分內容是談論醫學的,連舅舅都不能完全看懂,而茅盾隻用三天半就讀完了。比賽結束,茅盾奪得了優勢。舅舅知道後便問茅盾說:“《野叟曝言》可是天下奇書,你能看得懂嗎?”茅盾雖然爭強好勝,但他是一個不會撒謊的孩子,他實話實說:“看不懂的很多,我是選擇易懂的閱讀,不懂的就跳過去了。”這時,表哥聽了哈哈大笑,一個勁地喊:“你輸了,你輸了。”茅盾無話可答,他雖然第一個讀完了,但越過許多沒有讀懂的內容。茅盾並不服輸,他對表哥說:“等著瞧,我們還有下一次比賽呢?這一次算是我輸了。”
夜晚,舅舅家的小院裏一片寂靜。舅舅知道茅盾的知識要比自己兒子學得紮實,就讓茅盾和他的表哥比作文。舅舅很喜歡聰明愛學的茅盾,也很希望他和自己的兒子在一起讀書,比一比,賽一賽,通過比賽促進兒子成才。比賽要開始了,由舅舅命題,哥倆同時做文章,文章長短不限,作文的時間要相同。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鍾表,由舅舅點燃一根線香,點燃時下筆,一根線香燃盡,兩個人同時交卷。盡管是哥倆在家裏比賽,但茅盾十分認真。他一邊寫作文一邊想,讀書的事被表哥贏了,作文可一定要拿第一。人傑,人傑,任何情況下,都要有卓絕的成績。他緊張地寫著,線香快要燃盡時,他仔細檢查寫好的文章,提前交了卷。這次比賽也真的很講究,由舅舅、舅母,還有茅盾的母親同時參加評卷。評選的結果,三個人都認為是茅盾的文章寫得好,寫得出色,把茅盾排到了第一名。茅盾贏了,可他還在思考著讀書輸給表哥的事。第二天,哥倆並沒有比賽。茅盾並不喜歡《七俠五義》,為了彌補失敗,他默讀《七俠五義》,比表哥提前半天讀完了這本書。那一天,他還和表哥按照書中的內容,進行了一場很有興趣的遊戲。他自己琢磨做了一個“袖箭”,拉著表哥到寬綽的院子裏揮舞起來,逗得舅舅全家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