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文化塑人與人才興國(1 / 3)

談文化塑人與人才興國

經濟生活

作者:孫子威

【摘要】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長期實踐所產生的社會產物;同時,又是一種伴隨著人類發展曆史的曆史現象,是曆史的積澱物。文化起源於人類改造社會的勞動實踐與社會交往,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外在體現,那麼,文化及與之相關的各項活動也必然反作用於人的人格塑造。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是人全麵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一個實現了全麵發展的人也必定是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的。“公民強則國強、公民進步則國進步”,隻有有了全麵發展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提供智力與勞動力支持,國家才能前進發展。本文將就文化塑人與人才興國略表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文化 文化建設 人的塑造 人才興國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各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但有一點是確定無誤的,那就是: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長期實踐所產生的社會產物;同時,又是一種伴隨著人類發展曆史的曆史現象,是曆史的積澱物。文化包含的內容也極其廣泛,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都屬於文化範疇。

既然如此,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文化源於人類勞動實踐,是人意識的產物,並反作用於人的意識。因此,文化對人的塑造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認為,文化是一定的曆史時期社會條件下,某個或某些社會群體集團所處的文明的外在表征。文化是與一定時期內社會的曆史性情況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麵展現了曆史。文化的本質是人化,文化活動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人的全麵發展。人格指人類心理特征的整合、統一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組織,並在不同時間、地域下影響著人的內隱和外顯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具備整體性、穩定性、個體性、動機性、適應性、自然性與社會性等特點。

文化起源於人類改造社會的勞動實踐與社會交往,是人的意識的一種外在體現,那麼,文化及與之相關的各項活動也必然反作用於人的人格塑造。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是人的全麵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條件;一個實現了全麵發展的人也必定是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的。“公民強則國強、公民進步則國進步”,隻有有了全麵發展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提供智力與勞動力支持,國家才能前進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經濟和民生都有了極大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可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物化”、“異化”現象也愈發嚴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西方文化觀也對我國文化陣地形成了較大的衝擊。如何搞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建設並有利於社會成員的人格塑造,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大問題。

一、文藝複興和明治維新:文化塑人與人才興國的曆史例證

文藝複興是一場發生在14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製度,把上帝當作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其製裁,甚至處以死刑。文藝複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複興運動充分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衝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複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裏的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文藝複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製,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讚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製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複興”在曆史上的進步作用。他寫道:“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麵,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麵的巨人的時代。”

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秦漢時期的徐福下東洋,帶去了當時先進的封建思想,使日本從原始社會發生了質的飛躍;到了盛唐時代,中國文化更是前所未有地影響到了日本,中國的服飾、刀具、文化對日本產生了全麵的衝擊,日本和服、太刀、武士道精神映入人們的眼簾;當美國蒸汽軍艦衝進日本國門時,驚歎的日本人又以近乎歡迎的態度接納了西方世界的文化,男人們剪掉了發髻,改穿起了西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險些禁止了傳統國技相撲,結果造成了極其嚴重惡劣的影響。由此可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對於一個國家的國民具有多大意義。雖然明治維新的結局使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對外擴張的歧途,但是不難從另一個側麵發現文化塑人與人才興國的緊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