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 座·說說兩會故事(1 / 2)

茶 座·說說兩會故事

記者部落

主持人:黃馨茹;趙金

嘉賓:藍婧;成都商報新聞中心記者

賀蓓;南方都市報記者

陳璐;中國青年報創業周刊記者

主持人的話:全國兩會是媒體每年報道中的重大事件之一,2015年全國兩會共有3100餘名海內外記者報名參加,其中內地記者1700餘名,境外記者1400餘名。記者參與報道兩會的過程也是自身職業素養提升的過程和專業能力提高的過程,無論是多次參與兩會報道的記者,還是初出茅廬的“小白”記者,他們在采訪中都有自己的視角和思考,收獲了屬於他們的兩會故事。

“部長通道”:想說愛你不容易

藍婧

人民大會堂北門到大會會場,約有百米,每年兩會期間的人大全體會議,國家各部委的“掌門人”幾乎都會從北門進場,因此,這條通道也被媒體人稱為“部長通道”。

這條“部長通道”是全國兩會上各家媒體的必爭之地。或是尖銳的問題、輿論的關切,或是部長們權威的回答、幽默的應對,很多都是發生在這條“部長通道”上。

作為多次參加兩會的記者,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發生在這條神秘通道的變化和記者們的故事。

●新進步:從生拉硬拽到引導受訪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你跑我追”、“生拉硬拽”式的“追訪”,一直是部長通道上的采訪形式。記者往往是把部長“扭”或者“架”到發言席接受采訪,或是擺出必須接受采訪才能走的架勢,這樣部長才會乖乖“就範”。

有一年,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張平,就是被廣州一位美女記者“強行”拖到發言席。2013年,我的同事趙倩也因一天內攔下10位部級官員,被稱為“攔部姐”。但去年開始,攔部姐“失業”了——全國人大新聞組為了維持現場秩序,拉起了秩序線,並設立了采訪台讓部長們接受媒體集體采訪。

其實在去年,部長通道上就出現過“部長排隊等候答記者問”的情況:先是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北廳安檢處“排隊”。他的前麵是國僑辦主任裘援平。裘援平則在等著正接受采訪的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李立國等了20多分鍾後,隻能向記者們揮揮手,走進會場。

“最早的時候是和東門一樣,大家隨便來,經常出現部長退不了會場的情況。有些想采訪的又采訪不到。”全國人大新聞組工作人員介紹,早些時候現場非常亂,他們是負責保護部長,把部長護送進會場和護送出會場。2008年,提出來要設立秩序線。在2009年,就有了話筒架。2010年時,開始請記者出來邀請部長。工作人員表示,後來還是發現有問題,記者邀約部長采訪有時候會對部長生拉硬拽,不太雅觀,感覺不是很妥當,所以這兩年又開始考慮跟部委溝通,也跟領導溝通,由工作人員引導部長過來接受采訪。

今年,為了避免出現部長“紮堆”進場錯過媒體采訪機會,兩會工作組提前和部委進行了溝通,希望分批進入,以便讓媒體采訪到更多的部長。由全國人大新聞組工作人員引領部長受訪,開始成為一種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