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講義費風潮中的是與非(1 / 3)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講義費風潮中的是與非

特約專稿

作者:張文祿

北京大學講義費風潮再回顧

1922年10月12日,北京大學新學年開學,由評議會通過的征收講義費決議付諸實施。10月18日出版的《北京大學日刊》,刊登有朱希祖、王世傑、沈士遠、丁西林、李書華、沈兼士、周鯁生等評議會成員聯名寫給蔡元培的來信連同蔡元培的回信。前者建議:“本校講義印刷費,歲達一萬餘元;然圖書擴充費,為數極微。現在學校既決定收納講義費,我們為學校計,為學生計,謹向先生提議,將所收講義費,盡數撥歸圖書館支出,……將來學校圖書充足,學生外國文程度增高,即可完全廢除講義。”後者表示:“此次征收講義費,一方麵為學生恃有講義,往往有聽講時全不注意,及平時竟不用功,但於考試時急讀講義等流弊,故特令費由己出,以示限製。一方麵則因購書無費,於講義未廢以前,即以所收講義費為補助購書之款。至所印小券,不照他校之規定每學期講義費若幹者,取其有購否自由之方便。彼等若能筆記,盡可舍講義而不購也。”

北大校評議會是蔡元培教授治校的產物。他到北大不久,就設立評議會作為全校最高立法和權力機構。負責學校各種章程、法規的製定,同時各學科的廢立、各門課程的多少及改革、學校的財政安排、聘請新教授等事項均須經評議會嚴格的審核通過。評議會的評議員全部是教授,任期一年。因此,經評議會研究決定的事實際上是一種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集中製形式的決定。所謂講義,是老師將授課內容訴諸文字後油印或鉛印發給學生。按照北大慣例,教授一般都會在課堂上免費發放講義,但講義的製作費用由學校承擔。這項規定由來已久,北大學生早就習以為常。至於評議會部分成員給蔡元培的聯名信和蔡元培的複信內容,實際上蔡元培早在五年前已經提到過。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發表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在其最近要做的兩件事中說:“一曰改良講義。諸君既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以後所印講義,隻列綱要,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講師口授,或自行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二曰添購書籍。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廣為購辦,必不足供學生之參考。刻擬籌集款項,多購新書,將來典籍滿架,自可旁稽博采,無虞缺乏矣。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隻此,以後會晤日長,隨時再為商榷可也。”

蔡元培上台之後,致力於革新校內其他諸如製度修訂、人才延攬等事務,對於講義改良事宜雖有要求,但似乎並未落到實處,這從周作人製作講義的過程可以得到證明。1917年9月北京大學正式聘任周作人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擔任歐洲文學史和希臘羅馬文學,周作人每周要編寫二十多張稿紙的講義,由於時間緊迫,周作人白天寫好草稿,交給哥哥周樹人(魯迅),周樹人幫其修改,並謄寫,一周的講義完成後就拿去學校油印並分發給學生。蔡元培沒有立刻實行自己對大學講義改革的設想也不足為奇,蔡元培剛接任的北京大學雖說在教學硬件設施上是當時全國先列,但校內思想落後,遠不適應國際教育的需求。擺在蔡元培麵前最重要的事還是具有新思想教師的延攬。等到這些新思維教育人才延攬工作告一段落,一浪高過一浪的學潮又讓蔡元培應接不暇。接任蔡元培北大校長職務的蔣夢麟描述過他當北大校長時的情景:“學生要求更多的行動自由,政府則要求維持秩序,嚴守紀律,出了事了,不論在校內校外,校長都得負責。發生遊行、示威或暴動時,大家馬上找到校長,不是要他阻止這一邊,就是要他幫助那一邊。每次電話鈴聲一響,他就嚇得一跳。他日夜奔忙的唯一報酬,就是兩鬢迅速增加的白發。”其實蔡元培又何嚐不是這樣。在這樣複雜的大環境下,改革講義的事的確不可能一蹴而就。

1922年蔡元培再次提出5年前的革新任務,一個原因是此時的北京大學經曆最近五年的發展,各種教育製度、各科教育人才已經齊備,而學生經曆了五四運動的洗禮後也再次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蔡元培有必要繼續推進自己的治校方略;另一原因是教育經費短缺。魯迅曾說過,“錢——經濟,是最要緊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為準備不做傀儡起見,在目下的社會裏,經濟權就見得最要緊了。”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時,北洋政府還相對穩定,盡管教育經費不多,但還能勉強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但隨後,隨著軍閥割據的混戰,軍費開支急劇飆升,按1919年中央預算,海陸軍費用占預算支出42%,而教育經費卻不及預算支出1%,許多學校因經費短缺而難以維持,教員薪酬難以按時發放,更談不上發展。在此情況下,一年一萬多元的講義印刷費對於北大來講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由此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才有了北大評議會征收講義費的決定。但這個決議還沒有公布,北大校園內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更有學生在1922年10月17日齊聚校會計室,對工作人員恫嚇、謾罵。18日又到校長室討要說法,蔡元培親自向學生承諾最近幾天暫不收費,學生仍然不肯退去,甚至出現了謾罵、推搡現場教師的行為。麵對此,蔡元培憤然提出辭職,北大全體職員發布《暫時停止職務宣言》。據《京報》報道,10月19日,北大“遂陷於停課狀態之中。除預科由主任丁燮林之布告及第二院理本科各係要求教員照常上課外,其餘第一、三兩院文理本科各係學生均因職員停止辦公,教室鎖閉,未得受課。”麵對蔡元培的辭職和教職工的罷教,北大學生分成了挽留和反對挽留蔡元培的兩派。經教育部和絕大多數北大學生的勸留,在開除“肇事者”馮三省的前提下,蔡元培及全體教職工25日到校視事,北大講義費風潮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