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半年之後的11月12日下午,從寶成鐵路新109隧道通車典禮現場回西安的專列上,看到兄弟單位同事的一款手機,跟我新買的手機一模一樣,問其價格,令我愕然:隻有我這款手機價格的1/10,功能卻一樣不少。“這種‘山寨機’,很便宜,在深圳很好買。”同事告訴我。
“山寨”,就是盜版,就是模仿,看似一模一樣,實則技術質量標準相去甚遠,於是“山寨機”就是假冒偽劣產品,但因其價格低得出奇,就有人造有人賣有人買,市場十分紅火,甚至有人吵吵嚷嚷,要給“山寨機”一個合法的身份。
其實,如果我們周圍充滿了“山寨”,如果我們的生活也被“山寨”化,那麼,一個失去標準的世界就十分危險了。
什麼是標準?標準是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哲學意義上的標準,是客觀事物所具有何種意義的一種參照物。作為一種比較的標本,區分其他事物的中介,它本身的構成必須是一分為二的相互對立的兩個部分。技術意義上的標準,是以文件形式發布的統一協定,其中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範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製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範或者其他精確準則,以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符合需要。所謂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通過製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製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
標準一經製定發布,必須嚴格執行。維護標準的權威性,也是維護運行規則、管理準則的尊嚴。國際建築市場,很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真正認可並采用的是“歐洲標準”、“德國標準”,於是,掌握這些標準的企業就有了更多的國際競爭優勢、更多的市場話語權、更大的利潤空間。中國建築施工企業,更應該像嗬護企業生命一樣,全力維護“中國標準”的尊嚴,讓“中國標準”真正成為高質量講誠信的象征,讓“中國標準”唱響中國,走向世界,在國際市場競爭規則的製定中贏得一席之地。
行業標準、專業標準、內控標準、質量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如此等等,都是組成“中國標準”的重要元素。企業必須管住標準,嚴格執行標準,才能在標準化的市場環境中站穩腳跟。我們都是“中國標準”執行者,我們都是“中國標準”的獲益者。“對人馬列主義,對己自由主義”,不是一把尺子量短長,就無標準可言;將“蚌殼粉”說成“珍珠粉”,而且是百分之百的珍珠磨成的“千足珍珠粉”,就是對標準的踐踏,甚至是對法律的漠視。
管住標準,關鍵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內控標準,完善標準執行機製,嚴密標準卡控措施,培育標準管理文化。企業內控標準必須高於行業標準專業標準。要根據行業標準和專業標準,細化管理標準、工序標準、工藝標準。上道工序對下道工序負責,更重要的是符合相關標準。各級各類大檢查,卡控的就是標準。有些領導到現場,被稱為“問題專家”、抓問題的高手,就是熟悉掌握各類標準,善於發現不符合標準的瑕疵產品;如果你對標準心中無數,到現場隻能走馬觀花,見怪不怪,甚至會把低水平當成高標準,給基層添亂。
同樣的構造物,同樣的標準,有時卻難以生產出同樣質量的產品,問題還是出在對標準的卡控,對標準的把握,對標準的落實,對標準的執行。管理者的工作標準不高,湊湊合合馬馬虎虎,工程質量肯定上不去;現場監理工作標準不高,不嚴格履行職責,甚至將職責異化,就會讓低標準肆無忌憚地進入下道工序;原材料標準把關不嚴,甚至讓非標材料進入現場,就會給產品質量留下隱患。
理好質量,就是要理好每個人、每個崗位、每道工序的質量。隻有百分之百的達標率、合格率,才能真正滿足產品的質量要求。落實標準打折扣,產品的次品率、廢品率就會上升,整體質量水平就會下降。現場技術交底,更要標準交底,使用先進技術,是為了更好落實標準,開展技術創新,還是為了落實質量標準。要通過培訓檢查考核再培訓再考核,不斷提升全員學標準用標準能力,進而提升整個隊伍的綜合素質。
不同的曆史時期,標準也在不斷改進,產品的升級換代,首先是標準的不斷升級。老老實實地學標準用標準,絕對不可投機取巧。標準是跳高運動員麵前的那根橫杆,隻能上升不能下降,隻有跳過去不讓橫杆掉下來,你的成績才有效,否則你就隻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命中目標的射擊才有意義,滿足標準的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堅持標準化管理,推進企業規模化發展。
201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