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飯的懶漢空著肚子曬太陽,見到有人請村官吃飯,心生嫉妒:“當官好,有人請吃。”
“唉,小官被大官欺負,當大官好。”
“當大官。再大的官也怕玉帝。”
“當玉帝。玉帝也有一怕,烏雲遮住它的光輝。”
“當烏雲。不行,風吹雲散。”
“當風。風又被牆擋住了。”
“當一堵牆。如果被蛇鑽出一個洞怎麼辦?”
“當一條蛇。叫花子是抓蛇的高手。”
要飯的懶漢,完成權力遐想,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權力定位,安之若素,空著肚子又睡了一覺。
繁體“權”字是個會意字:木是“秤”;草字頭,指民眾;雙口,是眾口;隹就是好。所以,權就是老百姓心裏有杆秤,大家都說好,都讚成、都同意、都擁護,而不是被讚成、被同意、被擁護。權是民主的象征,是文明的象征。胡總書記說:“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這是告訴官員或者是大權在握的官員應該如何用權。
說到權,人們很容易與官聯在一起,似乎隻有當官的才有權。其實,這是對權的現實意義的誤讀。從庶民百姓到達官貴人,都是有權之人,都擁有可用之權。
微博時代,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個小喇叭。“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被黨報所認可。然而,rumor不一定止於智者,也不一定都來自於小報記者。如果不能好好使用話語權,就可能成為rumor傳播者。
所以,我是用真名開通微博的。用真名有利於嚴格自律,絕不傳播謠言,不敢拿自己積累的人生信譽開玩笑,寫微博轉微博都字斟句酌慎之又慎,用誠信為自己的話語權加一道防火牆。發言而不危言,微博而不圍觀。用真名有利於他律。不管是白岩鬆、張泉靈、王旭明、葉匡政等智者學者名人作家朋友,還是一些不知名的普通朋友,我們都互為粉絲,共享微博時代。我們都用真誠捍衛著在這個平台上說話的權利。
擁權有輕重,權力支配的範圍有大小。同樣是門衛,有的管理著一棟樓房,有的看護著一個大院;有的守衛著國家首腦機關,有的防衛著普通營地營房。同為企業管理者,有的在機關,有的在基層;有的管理項目,有的管理現場;有的管理人財物,有的管理吃喝睡。每個人都有可支配的權力,每個人的權力都有個範圍與邊界。或有權不用屍位素餐,或越權行事權力尋租,或濫竽充數無能為力,都是不好好用權的表現,都是對權力的誤讀。
有權好好用,守土有責。職務的本意是稱職。準確解讀職務、職責、職權,是好好用權,認真負責,守土有責的前提。一個項目主管工程師,如果對自己的職權範圍都不十分清楚,應對檢查一問三不知,工程質量不出問題是僥幸。我們強調協調配合,但管理者的職責必須清晰明晰嚴格界定。職責交叉,必然導致職務竄位、職權相向,權就失去力的導向。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而且要謀好政,否則,就是浪費權力資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跑到別人的攤位上,將其商品拿起來就吆喝,神經肯定不正常。
有權好好用,趨利避害。決策失誤,判斷失誤,執行失誤,權力越大危害越大。麵對複雜環境,麵對多項選擇,麵對重重矛盾,麵對各方利益,怎樣取舍?何以權衡?如何決斷?要有一個基本的標尺,要有一個堅守的底線,要有一個科學的答案。決策不能太隨意,判斷不能太離譜,執行不能太離題。分析利害權衡利弊辨別真偽厘清頭緒,以清晰的思路、公正的心態、智慧的眼光、明亮的視角,才能更好地駕馭權力使用權力規範權力,進而讓權力為國家利益集團利益公眾利益服務,實現權力利益最大化,而最終不致被權力所傷害。
有權好好用,敢於創新。權力不是法力無邊的萬能魔棒,權力是層層傳遞的接力棒。任何權力都不能大包大攬、大統大治。“〔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並非對君權的顛覆,而是更好地理解維護捍衛君權。誰也無法預測大地震什麼時候發生,誰也無法預測金融風暴什麼時候來臨,誰也無法預測基礎設施建設的潮起潮落。所以,我們在製定規劃、擬定計劃、界定權限的時候,總是要預留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需要主觀努力去接力,需要積極創新去填補,需要綜合用力去焊接。
有權好好用,與有權濫用、權力尋租、公權私用、失職瀆職是尖銳對立的。我們必須在職在位在狀態,珍惜職務賦予的權力,珍重職責界定的權力,珍惜崗位行使的權力,把有限的權力用好,把該用的權力用足。嚴格自律,接受監督,敢於負責,勇於擔責,認真履責。夯實權力基礎,牢固權力結構,提升權力效率,才能撐起權力架構下理想的天空。
2011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