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治理“內陸湖”——關注終端創效(1 / 1)

終端創效是真金白銀,是擰幹水分的效益,是實實在在的創效。落實標準在終端,計劃實施在終端,矛盾化解在終端,市場管控在終端,成本內控在終端,企業成敗在終端。

從集中走向分散,戰略、方針、政策,管理思路、製度規範、理念文化,都要通過係統傳遞到終端,在終端落地、落座、落實;從分散走向集中,春江水暖鴨先知,鞋大鞋小腳自知,政策利弊現場知,終端最有發言權,終端最有說服力,終端最有生命力,我們的終端在現場、在一線、在項目,終端信息將對高端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作用力、衝擊力。

終端的有效性,決定了係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沒水大河幹”。塔裏木河的斷流,23年後首次實現全年不斷流,就是最好的例證。“小河”裏有沒有水,既與其自身的蓄水能力有關,也與整個大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有關。管理措施、規章製度、約束機製,先進不先進、科學不科學、管用不管用、可靠不可靠、安全不安全,是終端說了算,是項目說了算,是效益說了算,而不是係統說了算,更不是高端說了算。成本管理在終端。同在一片藍天下,為什麼有的項目如日中天,有的項目慘淡經營;有的現場安全有序,有的現場混亂不堪;有的工地都是“示範點”,有的工地隻有“樣板間”。係統必須從終端的安全可靠性上見微知著、原始見終、因小見大、可見一斑,在改革完善中閉合機製。

終端的穩定性,決定了係統的延續性、擴展性。項目管理四處起火八處冒煙,四處告急八處救援,四處虧損八處欠賬,這樣的終端即使換“主板”加“內存”,也無法擺脫淘汰的命運。十二局集團的一個項目部,在一個區域內滾動經營了十幾年,年年有活幹,年年有效益,年年有增長,項目經理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依然是企業項目管理專家、“創效英雄”。企業經營規模做多大,施工能力有多強,市場領域有多廣,關鍵要看其終端創效的穩定性。隻有建立一個個穩定的終端,才能為企業規模擴張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個項目都很有尊嚴,集團企業肯定就很有體麵。

終端的可控性,決定了係統的靈活性、創新性。每個項目都其特殊性,特殊的條件、特殊的環境、特殊的困難、特定的標準,但特殊、特定,不等於各行其是各自為政各不相幹。真相被終端架空,醜陋被終端美化,問題被終端屏蔽,於是,本來很小的問題,被轉化成難題,被放大成災害,創效終端變成了虧損的黑洞。為了修補黑洞,既要投入移山心力,又要耗費珍貴資源,成本被無限放大,終端就如同斷線風箏。係統的創新、升級、改善,必須保持對終端的嚴密可控性。企業管理的數據處理模式將從分散走向集中,控製終端可以說就是控製市場,企業的成功就得益於對終端的掌控。

項目上場,有的項目管理者不是預期創效,而是預期虧損;不在施工組織上下工夫,而在強調客觀上做文章;不是千方百計強化約束機製,而是想方設法擺脫係統監控。項目創效的路徑有很多,虧損的原因卻都十分相似:責任不能連鎖,機製不能閉合,規範不能落地。製度規範不可謂不少,條條框框不可謂不多,有些項目管理者甚至可以對成本控製的方法措施標準倒背如流,但卻始終走不出隱形“圍城”:總是別人的經驗最管用,自己的藥方不治病,於是,外麵的想進來,裏麵的想出去。

好心幹壞事就是由於無知,由於不知道我們采取某種行動後果是什麼而犯的錯誤。也有大量的是壞心幹壞事,就是由無恥導致的行為,比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而且我想說的是,人類曆史上多數人的無知和少數人的無恥導致的災難是非常多的。項目成本管理,少一些無知,多一些智慧;少一些“無恥”,多一些“知恥”!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有一句名言:“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花自己的錢,辦人家的事,隻講節約,不講效果;花人家的錢,辦自己的事,隻講效果,不講節約;花人家的錢辦人家的事,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

終端創效,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

201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