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暢通“幹支流”——關注板塊創效(1 / 1)

長江的支流主要有漢江、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沅江、贛江等。黃河主要有洮河、湟水、渭河、汾河、沁河、伊洛河、大汶河等七條主要支流,數量上與長江的支流不相上下,但水資源和徑流量卻不可同日而語,或泥沙淤積、或幹枯斷流、或成季節性河流,真正像長江上支流那樣長年流淌的河流為數不多。

過年了,一個大家庭裏的孩子們都要回家團聚。有種田的、有經商的、有務工的、有教書的、有當官的、有炒股的,多多少少會有些收入,也能給家庭有所貢獻,這年肯定能過好。如果一家人都在炒股,都在苦等解套,都在熊市拚殺,不但缺資金辦年貨,而且缺心情年難過。

投資拉動遭遇“斷崖式”下跌、“速凍式”降溫、“掉頭式”急轉,專業單一、一業獨大、輔業不振的建築施工企業,與那些一專多能、多業並舉的企業相比,光景則大相徑庭。

企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管理架構,應該努力減少同質化,強力發展專業化,精心培育高端化,循序推進科學化,不斷增強適應性。企業需要有自己的主打產品,需要有自己的支柱產業,需要有自己的優勢品牌,需要有自己的“性格特征”,需要行業內做專做強。同時,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創效板塊,更多的支流溪流,更多的產品品牌。

發揮邊際效應,做好相關產業。一名文字記者,如果還能照相、攝像,就能為其供職的傳媒企業降低更多成本;一名高級工程師,如果還具備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就能為企業規避很多風險創造更多的價值。一個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可能,辦不到,也沒必要,如果能夠熟悉幾門相關業務,掌握幾項相關技術,還是很有必要的。專攻過山隧道施工的企業,在城市地鐵等地下工程施工中同樣可以大有作為。“主課”是鐵路、公路線下工程,“選修”鐵路鋪架、公路路麵“課程”也不難。經濟學家把各種變量分為自變量和因變量,自變量是最初變動的量,因變量是由於自變量變動而引起變動的量。邊際分析就是分析自變量變動與因變量變動的關係。自變量變動所引起的因變量變動量稱為邊際量。自變量的投入,能夠撬動因變量的增長,就能降低邊際成本,產生邊際效應,收獲邊際效益。在“一專”規模受限的情況下,要將專業優勢轉化為“多能”優勢,尋求更大的邊際效用。

發揮文化效應,做優產品品牌。一家集團企業屬下的專業化公司,在企業改革重組中被整體劃入另一家專業相同的集團公司,隻留下幾個人幾個項目。通常情況下,這家集團公司極有可能丟失這個創效板塊。然而,奇跡還是出現了,在不足兩年時間內,這家專業化公司東山再起,又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再度成為集團公司支柱企業、創利大戶。因為優秀的文化無法重組,先進的管理也不可能整塊切割。企業發展優勢產業,打造優勢產品,培育優勢品牌,凝聚成優秀的管理文化、製度文化。這種優秀文化不但能夠更好地滋潤主業,也能為企業培植更多的創效板塊,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力。

發揮生態效應,做強競爭實力。支流之所以成為支流,是因其非主流,是主流的從屬,是主流的補充。資源缺乏,要素短缺,生態脆弱,規模受限,競爭乏力,是支流的基本特征。暢通支流,增強支流的徑流量,支流應該進入主流的生態圈。主業的生態效應,對於輔業的健康成長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鐵路、公路建設為主業的施工企業,精心創建的市場生態,同樣能為房屋建築等專業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房建企業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公共綠地”,有效降低其市場生態初期投入成本,在這片空間裏營造出新的生態,又為主業的市場生態播綠添彩。

“市場經濟是普惠大眾的經濟製度,誰服務的人多誰就賺錢多。”這就是市場的邏輯,是讓別人幸福、自己也幸福的邏輯。企業資產價格下降,而債務負擔上升,行業景氣下行,人力與原材料成本未見大幅下挫。2012年,實體經濟正麵臨生死攸關的嚴峻考驗。誰的創效板塊多,誰的經營規模大,誰的運行機製好,誰就能經受考驗,闖過難關。

用主業成熟的技術、成熟的管理、優秀的文化,在相關的、相近的、相通的領域,尋求新的經營支點、新的增長潛力、新的競爭平台、新的市場空間、新的創效板塊。完善專業導向,擴大經營規模,促進服務增值,增強競爭實力。

在冬天來臨之前,不是趕快築巢壘窩、儲備糧食,反而沉浸在最後的暖陽中得過且過,最終在冬日的寒風中凍餓而亡。“寒號鳥”的故事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建築施工企業是一個嚴厲的警示。

管理結構的僵化、固化、老化,必然影響運行效率,增加運行成本。必須有效解決政出多門、職責交叉、推諉扯皮、權責脫節等問題,大幅降低管理成本。職能整合,“合”強能力;機構撤並,“並”掉內耗。緊緊抓住調整期,正確、穩健、科學地調整,在調整中優化結構,加強管理,提升效益。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