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趁“冷”打鐵(1 / 1)

從大旱到大澇,在有些地區氣候變化如同電影蒙太奇一樣,即使早有心理準備,早有預案,早有安排,還是在目不暇接、猝不及防中,讓你無所適從。這些年市場的變化莫測,也有點像患了瘧疾“打擺子”,特別是離我們最近的建築市場,忽冷忽熱、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再偉岸的身軀,再健壯的體魄,再良好的心境,都會感受到難以承受的重壓。

企求沒有低穀的市場是不現實的。我們更要學會回歸自然、適應環境,在低穀中頑強向上,在風浪中穩定陣腳。

在“規模不減”、“穩定發展”、“政策不變”的喊聲中,總是給人經濟趨冷感受。跌入低穀的人們,總是企盼那隻“無形之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但一切依然按照其固有的規律在運行,更多的時候是隻聽腳步聲,不見人下樓。“債權增加”、“資金緊張”、“貸款受限”、“結算困難”……一些經濟本來就十分拮據的企業,資金鏈已經達到了張力的極限。

麵對“嚴寒”,與其彈唱《春天裏》,莫如高奏《國際歌》。

增強市場開發能力。特別是增強企業在有限市場空間裏的抗擠壓能力、抗幹擾能力、抗衰老能力,努力贏得有效空間、有利空間、有力空間。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把目標市場變成目的市場,把波動市場變成穩定市場,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把撒網捕魚變成漁業養殖。

增強科學創新能力。建築施工企業發展越來越需要依靠科技進步,缺乏創新能力的企業,一定意義上就失去了發展能力。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大規模開發利用勞動力,走勞動密集型擴大再生產;而在規模不斷壓縮、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的前提下,勞動密集型企業必然被市場淘汰。要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苦練內功,增強硬實力,增強科技貢獻率。

增強優質創譽能力。品牌品質是企業的一項長期功課。沒有品質的企業,就沒有品牌;沒有品質的企業,就沒有品位。良好的信譽不是評出來的,是自己長期苦練必修課創出來的。要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追趕為引領,爭創優質工程,創造優勢品牌,抬升企業品位。

增強成本管控能力。成本優勢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能夠縮短產品生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企業,就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同一個項目競爭中,質優價廉者中標;同一個項目管理中創優創效者獲勝。成本抬高了競爭的門檻,成本決定著企業的生存。惡劣的生存條件下最能檢驗人的體能,最能暴露身體的弱點。要善於在困難環境中加強成本管控,從點滴做起,細微入手,嚴防製度規範的形式主義,精心打造企業的成本優勢。

增強索賠維權能力。幹活給錢天經地義,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然而,現實總是讓一些天經地義的事情變得那樣反常,那樣無奈,那樣不可思議。要在遵循規則、爭取政策、遵守合同的框架內,最大限度地減少債權。整合資源,溝通信息,把握時機,把該要的錢要回來,該爭的利益爭取到,別讓變更索賠變成“爛尾樓”。

即使是冬天也要堅持用冷水洗臉,可以減少感冒;堅持冬泳的人,可以增強肌體的抵抗力。熱了容易讓人頭腦發暈,冷了更能讓人清醒。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三伏”消耗體能,“三九”增強體質,所以,我們更應該在冬天裏強身健體。和熱軋鋼板比較,冷軋鋼板厚度更加精確,表麵更光滑、更漂亮,還具有各種優越的機械性能。

趁“冷”打鐵,也能成功。

201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