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從我們老祖宗就開始講,但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越來越需要一個人人都講誠信的社會環境。
互惠,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誠信為互惠開辟了道路,誠信為互惠淨化了環境,誠信為互惠免除了“稅費”,誠信為互惠減少了投入。
講誠信,不能對別人要求很嚴,對自己卻很寬泛。要明白,任何個體的失信,都會對社會誠信大廈構成嚴重傷害。誠信是一個鏈環,誠信是一片生態,隻有人人講誠信,事事講誠信,處處講誠信,才能共享誠信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實惠。
出差到北京,入住西客站附近的中土大廈,突然有急事要去宣武門,見賓館門口有輛出租車,拉開車門就要走,卻被司機拒載:“宣武門?你另外找車吧,我在這裏等人。”無奈,心急火燎,多等了十幾分鍾才從大街上攔了一輛的士。從宣武門回來,就和同事一起收拾行李去機場。這回那位“趴活兒”的老兄,憑著職業敏感,一看有人拿行李出門,就開車湊過來:“去哪兒?”同事回答說:“去機場!”“快上車,我送你們!”這回我卻有些不樂意了:“對不起,我們還是上街攔車,你在這裏繼續‘等人’吧!”
一次沒有做成的生意,買賣雙方都不得利。賣方減少了收入,買方也多有不便。
還是筆者親身經曆。有一天電話找到首都機場訂票,得到的熱情服務著實令我感動:“江先生,您甭著急,我已經按照您對座位的要求,換好登機牌,來了就直接過安檢登機,時間有富餘。”萍水相逢素昧平生,他卻給了我極大的信任,買票無須先付款,還為我辦好登機手續,可謂服務到家了。還有一次讓他買了機票,我經北京轉機出國了,回來一耽擱就是兩個月,也沒有還他機票款。“不著急,下次來京給我就行了。”後來,我將他的誠信,介紹給一些經常出差的朋友們,大家都用當時最低的折扣價從他那裏買到機票,也買到了提前換登機牌、要自己滿意的座位號、電腦沒有票等“候補票”等等諸多方便。
互信才有互惠。我們總希望,將自己時刻置身於一個處處都講誠信的世界,卻往往又像清點一屋子人數一樣,點來點去總是少數一個,就是因為忘記了將自己也算在內。防止“丟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將自己“算”上,從自己開始點,再去清點其他人。領導與部屬、幹部與群眾、上級與下級,以及領導之間、群眾之間,最需要的是互相信任。互信可以提高效率,互信可以減少阻力,互信可以降低成本。“這項任務交給他,盡管難度很大,但沒有問題,他肯定能完成,甚至還能出色完成。”就是因為他的誠信,已經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品牌,並且不斷釋放出良好的品牌效應。如果交給你去辦一件事,領導千叮嚀萬囑咐,最終還是沒有辦好,還要耗費更多的資源,去修補你留下的過失,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本來就是你的工作標準不高,不能完美地體現領導意圖,不能按時實現目標,甚至製造麻煩,讓領導放心不下,卻還一味地抱怨領導對你不放心、不放手、偏心眼,就有些不公平了。一旦陷入這樣的思維定式,你的誠信品牌也就很難樹立起來,你就可能總是生活在領導對你不放心的惡劣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