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孩子在作畫過程中,往往會邊畫邊自言自語,並不斷用情緒化的聲音來解釋自己的畫,描述自己所畫的故事,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具有極大幫助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成功母親”李曉凡堅持八年陪伴孩子王根學習美術,不但使兒子的美術作品在全國少兒繪畫比賽中獲得金獎,而且促進了王根其他方麵的發展,他曾獲得黑龍江省“十佳少年”和哈爾濱市“三好學生”等多項榮譽。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美術興趣是比較好培養的,因為這類活動符合孩子好動、好奇、想象豐富等特點,關鍵是家長如何去保護這種興趣和天性。
要保護好美術興趣,應著重從培養觀察能力入手,注意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和日常生活進行觀察,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對所接觸的事物產生興趣,以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在進行觀察訓練時,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動腦分析,看看事物的形狀、顏色、結構、組合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這樣孩子的繪畫興趣就會愈加濃厚。反之,“失去這種趣味和能力就意味著失去幸福,而且還會進一步損害理智,甚至可能會因為本性中情感成分退化而危害道德心。”
家長應摒棄功利思想,不能企望孩子畫了幾幅畫就能成為齊白石、張大千,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行。同時還應看到,不可能所有的家長都有繪畫專長,更不可能每個人都精於美術,但鼓勵孩子多練多畫是家長可以做到的。家長的肯定性評價是孩子喜愛美術的原動力,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相反,一味地批評或譏諷則會扼殺孩子的繪畫興趣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
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大膽創作,鼓勵孩子畫一些命題畫和意願畫,讓孩子在看、聽、說、想、畫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要給孩子創造經常畫畫的機會和條件,把觀察到的事物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加工,用畫筆表現出來。
時代的發展賦予的家庭美術教育以新的使命,家長應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激發孩子強烈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使孩子在廣泛的情境中認識美術,了解並掌握基本的美術語言表達方式和方法,懂得運用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並且把它靈活運用到美化環境與日常生活之中。
通過嚐試使用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孩子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並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藝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其人格的塑造。家長要特別注意評價的多維性和多級性,以激勵為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促進其自信心與個性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