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信手塗鴉亦育人(1 / 2)

影視演員李保田不但戲演得出色,在美術方麵也頗有造詣。他在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寫道,他們兄弟五人,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怕他們在外麵調皮搗蛋,就買了許多彩色粉筆,讓他們隨意在地麵上畫著玩,畫滿了就用拖把拖幹淨再繼續畫。就是這樣信手塗抹,不但使他們兄弟五人對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其中三人還成了專業畫家。

如果說李保田的父母出於無奈而“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話,那麼美國的Μ·S·斯特娜夫人則是“有心栽花花盛開”——有意識地利用美術來培養孩子。她的女兒“維尼夫雷特3歲時就會寫詩歌和散文,4歲時能用世界語寫劇本。從5歲起她的詩歌和散文就被刊載在各種報刊上,其中有的已彙集成書,博得好評。她在5歲時實際上已能夠熟練地運用8個國家的語言,並能把不同的語言翻譯成世界語。……不僅如此,維尼夫雷特在其他方麵,諸如數學、物理、體育、品德都超過了其他孩子。”

斯特娜夫人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用美術來培養教育孩子。她說:“在孩子智能的開啟中,畫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善於繪畫的母親的培養下成長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為此,她在女兒還不懂事時,就準備了許多美麗的花草和鳥獸的畫兒給她看;讓女兒看有漂亮插圖的小人書;孩子稍大以後,便給她買來顏料、畫筆和紙張,任由孩子自由地玩耍,那時的小維尼夫雷特常常會把房間搞得一塌糊塗,難以收拾。就是這種信手塗畫,“不光是讓她得到了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她形成了敏銳的觀察力,建立起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力。並且有利於她智力的發展和本身內在潛力的開發。”

事實上,美術確有獨特的教育功能。任何一件美術作品,不論是山川河流的秀美雄奇,還是花卉樹木的明亮絢麗;不論是秋日落葉的金黃耀眼,還是夏季森林的蔥蘢蓊鬱,其造型的概括性,構圖的完整性,色彩的豐富性,畫麵的情感性,都會從感性上打動孩子,使其感之以美,動之以情,逐漸曉之其理,最終達到陶冶情操,使之心靈美好,行為高尚,身心得到協調健康地發展。

美術活動可以使孩子的創造力得到充分施展和發揮。孩子在隨意“塗畫”時,他們的思想沒有負擔,精神上沒有壓力,思維十分活躍,想象特別豐富,容易創造出新的、成人不可思議的圖形和形象。孩子在獨立作畫過程中,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既不依賴別人,又不依靠模仿,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乒壇宿將孔令輝、著名建築設計師張永和都是繪畫愛好者,都有童年學畫的經曆。

孩子的塗畫過程,不但運用了已學知識,還會將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高度調動起來,使空間知覺和方位知覺充分發展,體現出孩子智能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跨越。從客觀上講,這將會大大地促進智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