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會想到你?(1 / 3)

1

想起小展,腦海是他笑吟吟的模樣:方臉,發際清晰而發立如針,嗓音略嘶啞。他說話的標點符號就是笑聲,嘿嘿、嘿嘿……你跟小展說話,他的眼睛始終注視著你,眼神充滿善意,帶著包容、欣賞,期待你披露更多關於善良與幽默的消息。

展國隆的眼睛是我看到的最生動的雙眸,沒有掩飾,沒有奸詐和怨恨,有一點童真,正直而坦蕩。

一個人想到另一個人,是說從自己的大腦記憶地圖裏調出他全部的圖像。這件事說起來蠻深奧。與朋友交道久了,見過他生氣、憤怒——這些圖像都將存入關於“他”的記憶係統裏。但一說起他,先映現什麼圖像,意味你在內心的評價已定型。像我,一想起小展,如同他在身旁笑著。別人說笑,他加幾句善意的揶揄,但盡量不去拂逆別人。這是高度自主的、由大腦獨立完成的係統工程,如同聽到一個你憎惡的名字,大腦同步浮現的決不會是令人愉快的臉。

小展辭世之後,我一直不敢想到他。幾天前翻電話簿,看到這個名字和手機號碼,想劃掉,拿筆的手卻不由自主發抖。我不敢用筆把“展國隆”這個名字劃掉,我們是心心相印的朋友,我們還活著,他和他的名字去口從人間消失了,這不公平。這麼想著,眼淚悲酸而至。一天或一個上午緩不過來。這又讓我想起另一件事。

在小展遭遇車禍的第二天,我和遠新、家俊來到橫街清真寺,國隆的靈柩停在那裏。在院外,見到小展的二哥,他說:出事之後,合上眼睛睡不著,天亮時剛打個盹,激靈醒了,想到老太太沒了,趕緊給國隆打電話安排出殯的事。電話那邊出現“已關機”的提示音,才想起國隆也沒了。

我聽了這番話十分震撼,這是過去沒聽過的話語。何謂傷心?痛楚已經傷及血脈了。國隆和母親在一場事故中同時離去,他二哥為老太太遠行悲傷,為弟弟早逝心痛。這些痛可以由很小的細節,譬如電話號碼所觸及,悲潮又嘩然而至。

這些話實際是想說給小展聽,他聽不到,說出來又有什麼用呢?談話中偶爾提到小展,會立刻轉移話題,不敢碰這個事實。作為朋友我們也隻是難過而已,那些天,小郭和卯卯是怎麼挺過來的?真是想都不敢想。雖然知道世上天天都有生別死離,但小展遽離,把我們弄得脆弱了,也遲鈍了,腦子整理不出這件事的輪廓。其實哪有輪廓?隻是一個事實:小展永遠離開了大夥兒。越經曆時間堆積,這個事的真實性越堅固。剛發生的時候,我就覺得這件事是假的。

2

我3歲到哈達街,29歲離開這方寶地,沒進過橫街的清真寺。小時候,哈達街的商市自五道街起,至頭道街結。連六道街都顯偏僻。縱貫三條商街的橫街像一捆麥秸的腰子,束住了街市的繁華。清真寺在橫街上,我往來多少次,仰望其肅靜外觀,想進去但沒有機會。橫街南口早先有一棟灰磚洋樓為成衣鋪,我媽常到那裏做衣服。清真寺斜對麵曾有一個館子,我和家俊一度不斷到裏麵吃飯閑談。

讓人想不到的是,去年秋季進入一趟清真寺,竟是拜望國隆的靈柩。寺裏人很多,房間也很多。遠新、家俊和我趨近偏房,見一付穆斯林棺槨,小郭在一旁泣守,棺裏必是國隆的遺體了。這種時候真的痛苦,不知道說什麼,不知道做什麼。我伸手摸了摸棺槨,算是與國隆最後的握別,退出。但摸一摸木棺,怎麼能算告別呢?隻能如此。

寺院的宣示版抄寫一些經文,那一天臨近穆斯林的一個節日,花名榜上記錄著向寺裏捐錢的信眾的姓名。

我看到牆上摘抄的古蘭經經文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以後的,會比現在更好。當時我就覺得這是真主賜予國隆與國隆母親的福音。是的,在伊斯蘭的天堂裏,他們娘倆兒和無數誠信真主的人一道,由於他們的友善、慷慨與久持不破的信仰而得到真主的恩寵,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讀過一點伊斯蘭文化的書,覺得古蘭經的光輝照耀在穆斯林頭頂上,是讓他們做一個好人,施舍、寬容、勤勞、自省,最主要是誠信不二。我和小展經常交流這些話題。我說,小展你是一個夠格的穆斯林。小展不好意思,說差遠了,還要好好進取。他說得好,不光是恪守教規,還有古蘭經宣揚的偉大精神,譬如幫助窮人、富有同情心等等。我倆曾表達對已故油畫家馬德林的敬仰。後者畫藝和才華均高明,人品剛直不阿。馬德林紅臉膛上的鏡片後麵有一對非常善良的眼睛,說話是老赤峰街口音。小展為這位回族藝術家感到驕傲。沒幾年,他也走了,小展對我說過,做一個誠誠懇懇的穆斯林,自然也是一個好人。別人即便不了解伊斯蘭文化,也能感到小展的寬展和誠篤,在好人行列之中。小展是一個不願放棄正直信念而苟且偷生的人,我們情願成為這樣的人,不想奸猾,不想見人下菜碟,不想為了點私利而變得不堪,不值得。

“以後的,會比現在更好。”這是什麼寓意呢?想了很長時間。假設國隆知道突然離開,什麼最使他放心不下呢?不是報社新樓分給他的大辦公室,也不是功名利祿,他真是能放得下的人。放不下的是卯卯。卯卯上進要強,沒什麼不讓人放心。國隆和所有父母一樣,所謂不放心是念想其前程,其工作、其學業。這時候,我想起在寺裏讀到的古蘭經上的這句話:“以後的,會比現在更好”,忘記出自哪章哪節了。以卯卯的勇氣和理想,定會收獲自己期待的人生果實。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可取代、不可超越的成本是讓受教育者親曆磨難。”我們都經曆過磨難,身體和心靈的,都沒影響我們走在向善與向上的道路上,對卯卯也一樣。對吧?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