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寂寞,如果我們一不小心走進了寂寞的死胡同,寂寞就會像癌細胞擴散一樣,迅速抵達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騷擾我們的身體,影響我們的健康。
每個人都有感到寂寞的時候,而寂寞本身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它對每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不可千篇一律、以偏概全。寂寞有消極和積極之分,有或輕或重之別。用積極的心態麵對寂寞,我們會遇到一個未知的自己,從偶然來襲的寂寞中我們可能會對自己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然而在體驗寂寞時,如果以消極的心態麵對,我們的內心就會被痛苦和陰暗所籠罩,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身體受到牽連。人長期懷有寂寞感如同在服用慢性毒藥,會使人對生活失去興趣和信心,會使我們的身體狀況大打折扣。
當我們用消極的心態麵對自己曠日持久的寂寞感時,寂寞會成為身體的最大威脅。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科研成果顯示,長期寂寞的人不僅生活態度比較悲觀,而且身體狀況也不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調查證明,長期的憂慮苦悶容易使人患上癌症。人體每天會產生3000個癌細胞,同時人體裏又有一些“自然殺傷細胞”專門對付癌細胞。如果一個人整天處在憂慮、苦悶、寂寞等不良情緒中,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就會下降20%以上,抵禦腫瘤細胞的能力也就大大降低,患癌症的幾率也就增大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為了證實寂寞與身心健康的關係,進行了一場追蹤研究。在長達幾十年的追蹤研究中,專家發現被他們追蹤研究的這些人中,有一部分經常離群索居,與他人不相往來,另一部分喜歡與人交流,社會活動多。不管是寂寞者,還是喜歡與人交流者,他們在求學、就業、婚姻、後代教育等方麵都遇到過諸多不順心的事,但兩種人在處理這些事情時態度卻大不一樣。
相比之下,寂寞者對生活的態度更多地被成長中遇到的不幸所影響,而且他們在陷於困境時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不願向他人求助。在對這兩類人進行尿檢時,專家發現:寂寞者體內的腎上腺素要高於喜愛與人交流的人。而過多的腎上腺素會使人的“快樂激素”水平下降,從而引起疲勞感。同時,專家還指出:由於寂寞者的不良情緒不易排解,易受刺激,他們的血壓也比普通人要高,也更容易衰老。
大量研究結果證實,那些最感寂寞的人長期患有不利於健康的炎症,這些炎症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癡呆症和其他疾病。而在我國,與身體疾病相比,人們往往不會特別在意精神疾病給人體所帶來的傷害。
那些長期與寂寞為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他們經常離群獨處,無所事事,於是他們感到空虛、寂寞、鬱鬱寡歡,甚至覺得被社會所遺棄,他們的生活缺少樂趣,常覺得煩躁不安、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