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藝第十九(3 / 3)

【原文】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曆者,皆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江南此學殊少,唯範陽祖晅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曉此術。

【譯文】算術也是六藝中重要的一項。自古以來的文人,談論天文,製定律曆,都要學習它弄通它。但是隻可以附帶去掌握,不可以作為專業。江南地區懂得這門學問的人很少,隻有範陽的祖晅精通它,此人官至南康太守。河北地區的人大多通曉這門學問。

【原文】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曹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譯文】看病施藥的事,要達到精妙的地步很難,我不勸你們以此作為追求目標。稍微懂一點藥性,能配上一點藥方,居家可以此救急,也就是一樁好事了。皇甫謐、殷仲堪就是這樣的人。

【原文】《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古來名士,多所愛好。洎於梁初,衣冠子孫,不知琴者,號有所闕;大同以末,斯風頓盡。然而此樂愔愔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雖變於古,猶足以暢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勳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戴安道猶遭之,況爾曹乎!

【譯文】《禮記》上說:"君子不無故把琴瑟丟掉。"自古以來的名士,大多愛好琴瑟。到了梁朝初年,官宦之家的子孫,不懂得彈琴的,就被看成是一種缺憾。大同末年,這種風氣完全消失了。但是這種音樂和悅雅致,有很深的韻味。現在的樂曲,雖然跟古代有不少變化,但仍足以充分抒發情感。隻是不可因此而出名,以至被功臣權貴所役使,讓你處於下座,遭受吃殘菜冷飯的屈辱。連戴安道還受到這樣的對待,何況你們呢!

【原文】《家語》曰:"君子不博,為其兼行惡道故也。"《論語》雲:"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然則聖人不用博弈為教;但以學者不可常精,有時疲倦,則儻為之,猶勝飽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吳太子以為無益,命韋昭論之;王肅、葛洪、陶侃之徒,不許目觀手執,此並勤篤之誌也。能爾為佳。古為大博則六箸,小博則二煢,今無曉者。比世所行,一煢十二棋,數術淺短,不足可玩。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頗為雅戲;但令人耽憒,廢喪實多,不可常也。

【譯文】《孔子家語》說:"君子不參加博戲,因為博戲也會使人走上邪道。"《論語》說:"不是有下圍棋的遊戲嗎?玩一玩,比什麼都不幹好。"盡管如此,聖人是不把博戲和下圍棋作為教育內容的。隻要讀書人不時常專注此道,有時疲倦了,偶爾玩一玩,比吃了飯整天昏睡,或呆呆坐著要好些。至於吳太子認為下圍棋無益,命韋昭寫文章論述它的害處;王肅、葛洪、陶侃不許自己眼觀棋盤,手執棋子,這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事業勤奮專心。能夠這樣當然好。古時候,玩大博用六根竹棍,小博用兩個骰子,現在已沒有人懂得這種玩法了。當今流行的玩法,是用一個骰子和十二個棋子,方法簡單淺陋,不值得一玩。圍棋有手談、坐隱等名目,是一種頗為高雅的遊戲。但它使人昏亂糊塗,曠廢丟失的正事確實太多,不可以常去玩。

【原文】投壺之禮,近世愈精。古者實以小豆,為其矢之躍也。今則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蓮花驍。汝南周(王貴),弘正之子,會稽賀徽,賀革之子,並能一箭四十餘驍。賀又嚐為小障,置壺其外,隔障投之,無所失也。至鄴以來,亦見廣寧、蘭陵諸王,有此校具,舉國遂無投得一驍者。彈棋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為之。

【譯文】投壺的禮製,到近代更加精妙。古時候,在壺裏裝上小豆,生怕箭彈出壺外。現在卻隻希望箭投進去又彈出來,彈出的次數越多越高興,於是就有了倚竿、帶劍、狼壺、豹尾、龍首等名目。其中最妙的,要數蓮花驍。汝南人周(王貴),是周弘正的兒子,會稽人賀徽,是賀革的兒子,他倆都能一支箭反彈出來四十餘次。賀徽又曾做了一個小屏障,把壺放在屏障外麵,隔著屏障投壺,沒有不投中的。我到鄴城以後,也看見廣寧王、蘭陵王有這類小屏障,但全國卻沒有一個能把箭投進去又反彈出來的。彈棋也是近代的一種雅戲,可以消愁解悶,偶爾也可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