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當然是吃飯,民以食為天嘛,僅吃飯不行,還不能光屁股,更不能睡在馬路上,於是要穿衣、要住房、要發工資、要求學讀書,要上班做事,要看病吃藥、要養老保險……要個沒完沒了。而且,與之相關的,人多了以後,管理人的官員們也相應增加,官員辦公打電話發指示的部門也必定擴大,什麼級別該配的什麼樣的小轎車,自然也照規矩添置,秘書啊總務科長啊小食堂啊,哪樣都不能少……
於是,一連串,一係列的問題接踵而來。轎車多了以後,勢必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交通不暢,勢必要修路,大動土木勢必要拆遷,拆遷戶怎麼辦,勢必又得蓋房,蓋房勢必又得占用農田……由此看,所有這些“勢必”,都由“多多益善”而起。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是在小農經濟條件下的冷兵器戰爭所決定了的,是“人多好種田”這種農業社會中的古典經驗的延伸,所以持小農經濟思想的人,就天生地熱衷於一切求大,求全,求多,成了上上下下的不可遏止的慣勢。我記得,共和國有一個時期,習慣於“人海戰術”大呼窿的做法,全民煉鋼,全民修路,全民大放衛星,甚至全民做詩,聲勢造得很大,效果卻不理想,十之八九,最後總是以勞民傷財,事倍功半告終。
人口的膨脹,就是這種小農心理的產物。如今,計劃生育工作在農村要比城市難做,其根本道理就在這裏。結果,人口壓力成為一個沉重包袱。到了明白應該吸取教訓的時候,才下決心改弦易轍,可也為時晚矣!
要是中國人口還保持四萬萬五千萬的話,不是一個飯碗有三個人搶,而是三樁差使由一個人挑,整個社會不是人多於物,求大於供,而是物多於人,供大於求,那麼眼下衣食住行的情勢,文化教育的狀況,科學技術的發展,精神文明的建設,怕是另外一種樣子了。而且,國家的綜合國力,按人口平均數在世界範圍裏排位,肯定要比現在的位置靠前得多。
若到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看一眼,那萬頭攢動,熙熙攘攘的場麵,令人有缺氧之感。有一句成語,“人多為患”,或者“人滿為患”,恐怕是再準確不過的形容了。所以,人多了,人就不值錢,物少了,物就得漲價。工資像行走蹣跚的老爺子,永遠追不上像腿腳利索的年青人似的物價,這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事,問題就出在這一個“多”字上。凡多,而無節製,則必生出些麻煩的事端來。
多,未必就穩操勝券,著名的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曹操,苻堅縱有千軍萬馬,不也飲恨敗下陣來。韓信結果被呂後捉去殺了頭,可見提倡多多益善者,也未必顯得真正地高明。
補品吃多了,鼻孔流血,女人玩多了,楊梅大瘡,鈔票撈多了,腐化墮落,小說中淫穢筆墨多了,害人誤己。因此,我相信,提倡一下適可而止,對我們這個愛偏激,愛過頭,愛矯枉過正,愛大、愛全、愛多而不厭足的民族來說,也許不是一件壞事。
貪多的苦頭,我們吃得夠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