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適應時勢 更新觀念(2)(3 / 3)

┃ 16 ┃控 製 ┃自覺反饋,自動調整 ┃ ┃

┃ ┃ ┃ ┃查 ┃

┣━━━━┻━━━━━╋━━━━━━━━━━━━╋━━━━━━━━━━━━┫

┃ 比 較 ┃協調、快速、高效的管理 ┃被動、緩慢、低效的管理 ┃

┗━━━━━━━━━━┻━━━━━━━━━━━━┻━━━━━━━━━━━━┛

由於受到字數的限製,表1—1中有的內容盡管表達的不太具體、精確,但說明現代科學管理思想與小生產傳統管理思想在各個方麵是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為了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必須徹底克服小生產傳統、落後的管理思想,認真學習、掌握、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思想。

(二)管理現代化的內容

所謂管理現代化,就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把現代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綜合運用於經濟、科技、文教、國防等社會的各個領域的管理之中,逐步實現管理思想先進化、管理體製與組織合理化、管理人才現代化、管理方式方法科學化、管理手段機械化和自動化,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效能,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迅速發展。有的學者對管理現代化概括了如下四個特點:(1)係統化,即從係統的觀點出發,力求係統整體目標、係統的要素組合、係統整體功能的最優化。(2)數量化,就是把複雜的係統中的變量及其相互關係用數學函數關係表示出來,構成數學模型,通過定量分析、方案比較或模擬參數的變換,預測未來或調整方向,從而達到最有效地協調整個係統。(3)信息化,即把係統中產生的大量信息通過現代化的軟件係統和信息處理係統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貯存、傳遞,及時反饋給決策者,使決策者實現最佳選擇,進行動態調整。(4)重視人的智力開發,現代化管理要求組織結構有活力、高效率,以適應現代化大生產規模龐大、聯係廣泛、變化迅速的特點,所以十分強調人的因素,充分發揮人在係統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上述各點反映了現代科學管理的不同側麵,它們是互相聯係、互相依存的。

管理思想先進化 領導者的思想必須適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實現思想科學化、民主化、工作高效化,改變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作風。

《現代化》雜誌署名文章提出我國管理思想正在以下十個方麵發生轉變:(1)從重視對工作、生產作業實施過程管理向重視不同層次、多元化的目標管理轉變;(2)吸收係統工程的思想,從一維分散管理向係統管理轉變;(3)管理方式從重視硬件管理向重視軟件、信息管理轉變;(4)管理人才從技術型“硬專家”向管理型“軟專家”轉變;(5)從重視監督管理向重視激勵因素轉變;(6)從定性或定量管理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管理轉變;(7)從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8)從企業的短期行為向社會的長期目標轉變;(9)從守業管理向創業管理轉變;(10)從博采西方管理理論向創建我國的管理科學轉變。

江西省省長吳官正提出領導者要破除以下八種舊觀念:一要破除抱殘守缺,因循守舊,怕擔風險的小生產觀念;二要破除那種“重產值、輕效益,重生產、輕流通”的產品經濟觀念;三要破除那種“脫貧靠救濟、原料靠計劃、產品靠包銷”的“等、靠、要”思想;四要破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農意識;五要破除“全民是鐵飯碗,集體是瓷飯碗,個體是泥飯碗”的過時觀念;六要破除那種“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和“寧為雞頭,不為牛尾”、“萬事不求人,餓死不嫁人”的“夜郎”意識;七要破除害怕“肥水外流”一搞合作就想“猛咬人家一口”的短視觀念;八要破除那種順利時自我滿足、溫飽即安,困難時悲觀泄氣、無所作為的“懶漢”思想。

管理體製合理化 所謂管理體製,就是管理係統的結構形式、隸屬關係、權限劃分和規章製度的總稱。我國經濟體製改革已進行了十餘年,取得的成績卓著,目前正在向深度、廣度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使管理體製成為高度民主、法製完備、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管理體製。

管理係統的組織結構是管理體製的重要內容。現代組織的結構設計應符合下列原則:任務目標原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原則、專業分工原則、有效跨度原則、責權相稱原則、協調一致原則、穩定性與適應性相結合原則、精幹高效原則。

管理體製和組織是否合理,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寧曾寫過下麵一個公式:

樂於接受外國的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管理

製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總和=社會主義。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到,蘇維埃政權、普魯士鐵路管理製度和美國的托拉斯組織,均屬於管理體製和管理組織方麵的內容。可見,我國重視體製改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管理人才現代化 這是管理現代化的關鍵。管理者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思維能力、工作能力、文化知識、專業技術、實踐經驗、工作態度、工作作風、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麵,必須適應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管理人員應做到列寧指出的那樣:“要管理就要內行,就要精通生產的一切條件,就要懂得現代高度的生產技術,就要有一定的科學修養。”

現代領導者、管理者應具有較全麵的工作能力,有人提出以下24條:(1)記憶力;(2)理解力;(3)創造力;(4)講演能力;(5)寫作能力;(6)實際操作能力;(7)吐故納新能力;(8)任勞任怨能力;(9)適應環境能力;(10)拚搏競爭能力;(11)克服、抑製能力;(12)承受失敗能力;(13)獲得信息能力;(14)分析觀察能力;(15)遠見預測能力;(16)綜合概括能力;(17)博采眾長能力;(18)糾偏改錯能力;(19)知人善任能力;(20)寬容諒解能力;(21)說服感化能力;(22)聯絡外交能力;(23)團結協作能力;(24)運籌帷幄能力。

管理方法科學化 現代管理要求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成龍配套的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力求使各種管理工作達到標準化、係統化、程序化、準確化、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