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加強社區服務管理的途徑(1 / 3)

搞好社區服務管理,要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充實社會服務設施的總要求,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擴大社會效益為目的,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強服務管理體係、服務設施建設,健全製度,完善機製,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製定相應的扶持政策,促進社區服務產業化、實體化

(一)製定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

要根據民政部等十四部委《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意見》的精神,為社區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尤其要製定、完善和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鼓勵興辦多種所有製形式的社區服務組織,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這方麵,各地都相繼出台了一些政策規定。例如,《廣東省民政廳關於在全省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規定:社區服務業享受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扶持、優惠政策,實行行業管理與認證製度。以政府投入為主渠道的社區服務單位,應參照社會福利事業單位來進行管理。屬於營利性的社區服務單位由工商部門登記管理,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且非國有資產份額不低於總財產2/3的非營利性的社區服務單位,則由民政部門進行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登記管理。

(二)運用市場機製來拓展服務領域

實行社區服務產業化,把社區服務業的發展與政府職能轉變、失業人員安置、產業結構調整、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最低生活保障、第三產業發展、發展殘疾人事業等結合起來,運用市場機製,提高服務手段的科技含量,拓展服務領域,使社區服務在擴大就業機會、改善居民生活、建立社會化服務體係等各個方麵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三)轉變社區服務觀念

搞好社區服務,要從以前的社區“管人”轉變為“服務人”,全麵開拓為人民服務的內涵與層次,把無償的誌願服務、福利服務與有償服務、少償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處理好社區服務的經營性與福利性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區服務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它已由社會福利體係的組成部分轉變成為社會保障機製的重要內容。因此,要緊緊抓住改革與發展這個總思路,引入市場機製,引導社區服務走社會化、產業化、實體化的發展路子,培養社區服務人才,挖掘社區資源,開拓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服務的管理水平。

二、加強社區服務管理體係建設,促進社區服務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

社區服務管理作為城市社會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行政性、服務性迫切需要政府部門參與協調管理,而它的社會性、經營性又迫切需要社區進行自治管理。建立以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為主體、城市政府部門參與協調指導的運作管理體係,便能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加強社區服務組織的通力合作

通過各界廣泛的合作,使社區服務成為一種有組織的社會行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健康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例如,隨著誌願者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一部分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組織管理網絡,區一級設立“誌願者服務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分會、街道辦事處設立“誌願者協會”,上有綜合指導,下能牽線搭橋,中間有動員協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明確社區服務管理主體的職責

加強社區服務管理,必須明確各級管理主體的職責。具體來說,市、區兩級政府要以檢查督促、組織協調為主;居民委員會要以開展具體的服務為主;街道辦事處則要以籌集資金、組織實施各項服務為主。

三、加強社區服務設施體係建設,促進社區服務設施的網絡化、社會化

服務設施是社區服務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與基本手段,服務設施布局的合理程度與規模的大小、數量的多少,直接關係到社區居民服務需要的滿足程度和社區服務水平的高低。由於種種原因,當前我國社區服務設施不但數量少、規模小,而且功能相對單一、布局尚不合理,還沒有形成網絡化體係,嚴重製約了社區服務的繼續發展。因此,要采取國家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新建與挖潛相結合的方式,走社區資源共享、服務設施共建的路子,搞好社區服務設施的“硬件”建設,構建以“社區服務中心”為載體的社區生活服務體係,並且要形成網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