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的無限生命力在於它是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高度統(1 / 3)

一,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曆史命運的認識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這是對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及其三者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論斷。正確理解和把握這個“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不僅對於我們全麵貫徹黨的指導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於我們科學認識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也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在當代中國,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1992年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用樸素的語言講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他說:“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這種極平實而意境深邃的表述,是從本質特征上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觀、方法論和理論體係所具有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性。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很樸實的道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是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的真理,是與人類實踐活動的基本經驗相一致的。這就決定了,這一科學理論最容易為廣大勞動群眾所理解和接受,成為爭取自身解放的銳利武器;同時,這種實踐活動不但使理論得到檢驗,而且也為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這是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在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在低潮的形勢下,鄧小平的上述論斷,對於我們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曆史命運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

1913年的歐洲,正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曆史大變動的前夕,列寧在這時寫了一篇短文:《馬克思學說的曆史命運》。他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的一點,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世界曆史作用。自馬克思闡述這個學說以後,全世界的事態發展是不是已經證實了這個學說呢?”列寧正是從社會主義運動曆史進程的角度,考察了馬克思學說的曆史命運的。

正如列寧所認為的,在馬克思主義問世之初,決不是占統治地位的。它不過是無數社會主義派別或思潮中的一個而已。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是那些基本上同俄國民粹主義相類似的社會主義,即不懂得曆史運動的唯物主義原理,不能分別說明資本主義社會中每個階級的作用和意義,並且用各種貌似社會主義的關於“人民”、“正義”、“權利”等等的詞句來掩蓋各種民主變革的資產階級實質。馬克思主義正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鬥爭中發展起來,而革命的實踐最終證明隻有無產階級具有社會主義本性。正如列寧所說,曆史的進程表明,隻有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創造者的世界曆史作用的“馬克思學說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並且廣泛傳播開來”。“一切關於非階級的社會主義和非階級的政治的學說,都是胡說八道”。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由原來隻是一個社會主義的思想派別,很快發展成為無產階級運動和新的世界性革命的惟一正確的思想理論旗幟,主要是以下兩方麵的原因決定的。

其一,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係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係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人類社會思想發展史表明,作為一種思想理論體係的出現,都是當時曆史時代條件的產物。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也是這樣。它是19世紀上半葉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當時工人運動開始由自發走向自覺的必然產物。從當時歐洲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狀況來看,英法德等國的經濟、政治和科學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了比較充分的發展。一方麵,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以蒸汽機應用為代表的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規模的擴大和交通的發達,促使世界市場建立起來,從而打破了過去由於經濟活動狹小、落後對人們眼界的限製,使科學認識社會曆史發展的規律有了可能;另一方麵,隨著機器工業的迅速崛起和商品市場的不斷擴大,資本的集中和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都大大提高了,這就必然加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經濟危機之後出現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深刻表明了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矛盾的不可調和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會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種狀況,也使人們有可能認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矛盾運動的曆史趨勢,認識到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曆史運動的必然要求。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尖銳化,這時無產階級已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正是這新興的革命階級的鬥爭實踐要求有科學理論的指導,而自覺的工人運動所提供的經驗又為科學理論的創立奠定了現實的基礎。這一切表明,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曆史條件,已經具備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立的物質條件和社會力量。如果說曆史上空想社會主義作為一種進步思潮,曾作出過不可磨滅的思想貢獻,但這一理論的不成熟性是人所共知的,而這種理論的不成熟性正是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還不成熟,到了19世紀上半葉,社會曆史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成為可能。馬克思主義及其指導下的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生和發那,正是適應了時代曆史的需要。很顯然,這種植根於實踐而又反映時代曆史發展要求的科學理論,它的生長和發展就具有無法遏止的曆史必然性。

其二,馬克思學說能夠迅速發展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占據了統治地位,這決不是自封的或偶然的現象,而是深刻說明了在實際運動的比較中所顯示的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力量。這正是一個半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無限生命力所在。

正如列寧所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係。馬克思是19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中的三種主要思潮——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以及同法國所有革命學說相聯係的法國社會主義——的繼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這是馬克思的對手也承認的。”在列寧看來,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必然走向共產主義的論斷,是他完全依據對資本主義社會所作的最確切、最縝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於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學所提供的全部知識而證實了這個結論。列寧強調:“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製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列寧的這些描述,準確地反映了作為一種科學體係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色。誠然,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個別原理、個別結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效或需要修改,但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係則是由一係列基本原理構成的,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本質、最主要的部分。這些基本原理體現在馬克思主義所組成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中,反映了各自領域的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於勞動創造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曆史必然性等等,都屬於基本原理的範疇。應當指出,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那些基本原理,是正確反映了自然、社會發展和人的思維的最一般規律,是已為曆史和現實的實踐所證明的客觀真理。正因為這樣,這些基本原理就具有普遍意義,是不會過時的。正如馬克思、恩格斯1872年為《共產黨宣言》再版所寫的序言中著重指出的:“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就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因而具有普遍意義,是不會過時的,如同自然科學所發現的那些科學定理一樣。當然,也正因為這樣,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為現實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為人們觀察和研究問題提供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即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不但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曆史條件為轉移,而且會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和繼承者,從不把自己的理論看作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教條,相反,他們認定馬克思主義隻是為進一步認識和發展真理開辟了道路,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奠定了基礎。所以列寧反複強調:“社會黨人如果不願落後於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麵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一百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在各國實踐中所獲得豐富的發展,始終保持的旺盛生命力,生動地證明了它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科學體係。在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理論品格,使它有著不同於其他理論體係的曆史命運。正如法國存在主義主要代表人物莎特曾說過的:“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遠不是已經枯竭了,它還正年輕,幾乎還在童年:它好像剛剛在開始發展。所以它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哲學,它是不可被越越的。”毫無疑義,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它的真理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