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智
(西安郵電學院社會科學係副教授、博士)
“發展”既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範疇,也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也都在尋求著自身的發展、關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國家也在貫徹落實著“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可究竟什麼是“發展”呢?
在我們的哲學教材和人們的習慣看法中,“發展”就是“在運動變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揭示物質世界運動的整體趨勢和方向性的範疇”,“發展是前進的變化或進化”,“發展僅僅是上升的運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是指前進的變化或進化,反映著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或從一種運動形式中產生另一種運動形式的過程,從總體上概括客觀物質世界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無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運動”。所有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在有關“什麼是發展”這一問題上,人們大都是隻憑感性之經驗而未經理性之反思就武斷地認為“前進”和“上升”乃至於事物的“發展”都是一種自明的前提和不爭的事實,都堅信“發展”這一範疇,無論其具體內涵如何,它都是而且也隻能是對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的運動變化狀況的一種客觀的事實性描述,堅信發展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固有屬性、是一種客觀事實。
由此出發,我們的理論界又普遍地認為,“盡管伴隨著發展有著下降、重複、循環的各種運動形式,可發展仍是事物運動多向性中的主流”,強調“上升性在世界的多向運動中占居主導地位”,宣稱“發展成為事物運動中的主流,這並不取決於人們的善良願望或道德追求,而是一種客觀事實”。我們的哲學教材還進一步地強調,“承認世界發展的基本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就必然要承認新陳代謝是宇宙中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的總的方向和基本趨勢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是以上升性運動為總體特征的。”所有這些也都非常清楚地表明,在有關“運動變化的方向性”這一問題上,人們大都是非常自覺地肯定了新陳代謝的必然性、肯定了前進上升的必然性,從而也都堅信物質世界——包括人類社會——在總體上呈現為一種“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無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運動”,堅信物質世界——包括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
可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放眼打量這個世界,我們誰也不難發現人有生死、草有榮枯、潮有漲落、國有興衰,就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和太陽也是有生有滅——“萬物有成毀”!我們唯物辯證法也因此而堅持一切事物現象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也因此而強調“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有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我們今天的人類社會不正是因為種種“全球問題”而在倡導“可持續發展”嗎?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正是因為發展中的種種“突出問題”而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嗎?既然如此,我們又怎麼能相信“上升性在世界的多向運動中占居主導地位”,怎麼能認為“世界發展的基本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怎麼能得出發展“是宇宙中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進而宣稱物質世界的發展是普遍而永恒的呢?理論模式與客觀實際的不相符合、不相一致隻能表明,當前我們理論界所普遍認可的世界發展模式是難以自圓其說、不能成立的。
稍作推敲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發展”,無論是指前進與上升,還是指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無序到有序本身都是一種比較與判別,都是相對於某種特定前提和預設標準而言的,都是有著特定的參照係統的。比如,對於當今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現狀,絕大多數的人認為這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發展,但也有極少數人認為這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倒退。麵對同一社會現實所產生的截然不同的評價,就充分地表明,人們關於“發展”的各種理解和說明,都是建立在某些特定前提和預設標準之上的,都是按照一定的參照係統和價值目標而對物質世界及其事物現象的存在與運動狀況所作出的一種評價性描述,都是一種價值評價。離開了這些特定前提、預設標準及其參照係統、價值目標,沒有了這種比較與判別、沒有了這種價值評價,也就無所謂前進與上升、無所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