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的一番話,既能讓縣官聽清他的意思,但是又抓不住他的把柄,奈何他不得。實在是讓人佩服之餘,又拍手稱讚。
誓言是否有效,必須視發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發生力量。
——培根
淳於髡智說齊王
戰國對期,齊國有位智者名叫淳於髡。此人身高不滿七尺,巧於辭令,機智善辯,幾次出使別國,從沒有被人家難倒過。
齊威王在位時,隻管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官吏們也怠工腐敗,國家日漸衰落,諸侯屢次進犯,齊國的危亡迫在眉睫。
威王即位三年,沒有治理過國家大事。淳於髡就用隱語說他:“國中有隻大鳥,棲息在大王的宮廷裏,三年不飛也不叫,大王可知道這鳥是為什麼?”
威王立刻明白了淳於髡的意思,頗有感觸,痛下決心地說:“你知道麼,這鳥兒不飛便罷,一飛就直衝雲霄;不鳴便罷,一鳴必定震驚世人!”
齊威王說到做到,立刻上朝,召集全國七十二名縣長議事,當庭獎勵一人,處死一人,滿朝文武都受到震動。威王重振軍威,親領大軍出征,收複了被諸侯掠去的土地,使齊國的聲威盛行了三十六年之久。
齊威王八年,楚國大舉進攻齊國。威王派淳於髡到趙國去請救兵,讓他帶黃金百兩、車馬十套去做禮品。淳於髡見了仰天大笑,笑得把頭上的冠帶都震斷了。
威王問:“先生嫌禮物少嗎?”
淳於髡說:“豈敢!”
威王問:“那是笑什麼呢?”
淳於髡說:“今天小臣來的路上,看到路邊一個農夫,拿著一隻豬蹄和一壺酒,對天祈禱說:‘遭旱的高地糧食裝滿籠,受澇的窪田糧食裝滿車,豐收的五穀裝滿家。’他拿很少的祭品,卻想得到那麼多東西,所以想來好笑。”
威王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增加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一百套。淳於髡辭別動身,到了趙國。趙王給他精兵十萬,戰車千乘。楚國得到這個消息,連夜撤兵回國。
淳於髡出使趙國回來,威王在後宮辦了酒宴請他。席間問淳於髡:“先生能飲多少酒方醉?”
淳於髡說:“飲一鬥也醉,一石也醉。”
威王問:“先生飲一鬥便醉,怎麼能飲一石呢?”
淳於髡說:“在大王麵前飲酒,旁邊有執法官,後邊有禦史,又要跪著飲酒,很受拘束,這樣一鬥酒便醉。若在家中接待貴客,不斷起身祝酒,侍候客人,喝不到二鬥也就醉了。若是遇上多時不見的好友,聚在一起,歡歡喜喜,暢敘衷情,大概喝五六鬥可醉。若是節日盛會,男女雜處一起,大家隨心所欲,這樣能喝個八九鬥才有三分醉意。最痛快時可以喝到一石。所以說酒喝到頂就會出亂子,快樂之極就要引出悲傷來,凡事都要適度才好!”
威王聽了,連連叫好,從此停止濫飲習慣,王室舉行酒宴,都由淳於髡陪飲。
勸說他人必須要注意方法,像淳於髡就巧用隱語,使齊威王聽從了他的建議。
講話猶如演奏豎琴:既需要撥弄琴弦奏出音樂,也需要用手按住琴弦不讓其出聲。
——霍姆斯
機智嘲諷變節人
太倉的吳梅村,明朝末年擔任祭酒,明亡後投降清朝。當年奉清廷的召令去上任做官時,江南的士大夫們都聚集在蘇州虎丘山千人石上,擺酒為他送行。
酒吃到一半,忽有一個少年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原來是絕句一首,寫道:
千人石上坐千人,
一半清朝一半明。
寄語婁東吳學士,
兩朝天子一朝人。
在座的人看了這首詩,都默默無聲,不歡而散。
清朝初年,有個姓張的石匠,善於壘假山。他砌的假山,人人稱奇,個個叫絕,大家都十分尊敬他,從不把他當石工對待,也沒有人叫他張石匠。
有一天,吳梅村到一家豪貴的人家赴宴,意外地發現張石匠也在同桌,心中很不高興,覺得主人怠慢他,竟叫石匠來作陪。
酒宴過後,要觀看演出,演員呈上節目單,請吳梅村點戲。
吳梅村有意點了一出《爛柯山》,因劇中有個角色叫做張石匠,想借這個機會來戲弄一番張石匠。其實張石匠更加瞧不起吳梅村,因為他是失去民族氣節的人。
演出開始了,吳梅村隻等張石匠出場,好不容易等到,卻被演員將台詞改了,把張石匠改成了李石匠。
吳梅村並不甘心,還是要戲弄他一下,就故意碰碰張石匠的手臂笑著說:
“這個戲子可機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