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演到張別古寄書的情節,有句台詞本來是:“朱買臣有什麼虧負你的?”卻被演員改成為“姓朱的有什麼虧負你的?”張石匠也推推吳梅村的手臂,搖搖頭說:
“他這就太不機靈了!”
吳梅村立刻羞得麵紅耳赤,原來明朝的皇帝都姓朱,這等於說:明朝並沒有虧待過你吳梅村,為什麼還要投降清朝,為他們效忠?
吳梅村如坐針氈,等不到演出結束,就借口身體不適,灰溜溜地退席了。
“忠”一直是深植於古代人民大眾以及君臣之間的字眼。古時有人不忠於自己的君主,那就是背叛,會受到人民的譴責。人民巧妙地運用了古代根深蒂固的忠孝觀念,對背叛者加以譏諷,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赫茲裏特
不露聲色的母親
在美國,一個記者要求采訪競選總統的卡特的母親,盡管她對頻繁的采訪感到厭煩,但出於禮貌,她還是說:“見到你,十分高興。”
記者說:“您的兒子競選時說,如果他曾經對他們撒過謊,就不要選他。您能不能誠實地告訴我,您的兒子是不是從來沒有撒過謊?因為世界上再沒有人比您了解您的兒子了。”
蓮莉·卡特誠懇地說:“說過,但都是善意的。”
記者追問:“什麼是善意的謊言?您能不能給我下一個定義,或者舉一個例子?”
卡特的母親笑了:“比如說,您剛才進門的時候,我說‘見到你,十分高興。’”
記者一聽,灰溜溜地告辭了。
卡特母親看似溫和,實則暗藏鋒芒的回答,使有意找麻煩的記者知難而退。
言辭是行動的影子。
——德謨克利特
於右任的幽默
一天,於右任的一個學生急匆匆地來見老師,說:“老師,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時常去的小飯館吃飯,想不到他們也居然掛起了您的名義題寫的招牌,這樣子青天白日、明目張膽地欺世盜名,您老說可氣不可氣!”
正在練習書法的於右任“哦”了一聲,放下毛筆,然後緩緩地問:“他們這個招牌上的字寫得好不好?”
“好個啥子喲!”學生叫苦道,“也不知他們在哪兒找了個毛頭寫的,字寫得歪歪扭扭,難看死了,下頭還簽上老師您的大名,連我看著都覺得害臊!”
“這可不行!”於右任沉思道,“你說你平時經常在那家館子吃飯,他們賣的東西有啥特點,鋪子叫個啥名?”
“這是家小飯館,門麵雖小,飯菜都還做得幹淨,尤其是羊肉泡饃。”
“呃……”於右任沉默不語。
“老師,您別生氣。我來就是告訴您這件事,我馬上就去叫店主把那塊假招牌摘下來!”學生說完,轉身要走,但被於右任喊住了。
“慢著,你等等。”
於右任順手從書案旁拿過一張宣紙,拎起毛筆,刷刷刷在紙上寫下了些什麼,然後遞給恭候在一旁的學生,說:“你去把這個東西交給店老板。”
學生接過宣紙一看,不由得呆住了,隻見紙上寫著筆墨酣暢、龍飛鳳舞的幾個大字:“羊肉泡饃館”,落款處則是“於右任題”幾個小字,並蓋了一方私章。整個書法,可稱漂亮極了。
“於老師,您這是……”學生大惑不解。
“哈哈。”於右任托著長髯笑道,“你剛才不是說,那塊假招牌的字實在是慘不忍睹麼。這冒名頂替固然可恨,但畢竟說明他們還是瞧得上我於某人的字,隻是不知實情的人看見那假招牌,還會以為我於大胡子寫的字真的就那麼差、狗屎不如,那我不是就更虧了麼?我可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壞了自己的名聲!所以,幫忙幫到底,還是再麻煩你跑一趟,把那塊假的給換下來,如何?”
“啊,我明白了。學生遵命。”轉怒為喜的學生拿著於右任的題字,又匆匆去了。這樣,這家羊肉泡饃館的店主,竟以一塊假招牌換來了當代大書法家於右任的真墨寶,其喜出望外,自不必說。從此,該店有了於右任親題的金字招牌,其生意之興隆,更可想而知。
於先生反常理出牌,非但沒有責怪掛假招牌的店主,反而還讓人送去自己的墨寶。從這件小事情就看出了於先生是一個大度、詼諧的人。我們也可以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有時候“摸”比“打”的效果來得更好。
有時頌揚會被拋擲在無用之地,更有時候頌揚反而會激起疑心,甚至惹人討厭,這是因為懂得頌揚而沒有掌握頌揚的處世藝術的緣故。
——卡耐基
十二歲的使臣甘羅
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丞相甘茂的孫子。他少年聰穎,十二歲的時候就到現任丞相呂不韋的手下去做事。這時候,他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少年,可就在這一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而且享譽當時與後世。
三年前,秦始皇派剛成君蔡澤出使燕國,百般遊說。經過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應歸附秦國,並且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表示永不叛秦。秦國也打算再派張唐前往燕國,做燕國的國相,企圖與燕國聯合夾攻趙國,擴大河間的土地。因為張唐赴燕中途必須經過趙國,所以秦王又讓張唐順便訪問趙國。最好能遊說趙王把河間一帶的城池割讓給秦國,不動刀兵,避免勞師靡餉。